18.外孫女上了幼兒園
(1)
女兒將外孫女從中國接到美國後,覺得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還在其次,最大的障礙是語言。漢語環境生活的人一下子到了英語環境,即使大人也沒法適應,更何況是孩子。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美國的生活,女兒在家給外孫女教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英語單詞,諸如老師好,你好,吃飯,喝水,上廁所等,就準備將孩子送進幼兒園。
美國的幼兒園都是私立,各個幼兒園收費標準各異,管理也有很大差別。好一點的幼兒園,要按申請的先後排隊,而且很難得到入園的機會。女兒考察了她們住地附近的幾所幼兒園,選擇一所距離雖遠但條件較好的給外孫女報名,但也需要排隊。老師告訴排在第三名,輪到孩子入園時會電話通知。這兒好的是排隊等候一切公開透明,不會有加塞插隊的情況。
諮詢託費,一月八百美元,真的挺貴的,有點心疼。但相較於別處,這兒的收費已經是很低的了,波士頓比這兒就貴得多。根據統計資料,美國託兒所和幼兒園平均收費為每年一萬一千六百六十六美元,低的三千五百美元一年,高的一萬八千美元。為外孫女報的是當地較好的幼兒園,收費還不到全國平均水平,心裡也覺得平衡了。在美國,孩子教育的兩頭,大學和幼兒園收費是最多的。所以,一些收入較低的家庭,母親會放棄工作,乾脆不送幼兒園,自己帶孩子,美國近百分之三十的幼兒是母親自己帶。
不到一月,幼兒園通知可以送孩子了。女兒帶孩子辦好入園手續,老師又帶她和孩子一塊在幼兒園轉了一圈,邊看邊介紹幼兒園的現狀。這裡有孩子室內和室外活動的地方,有各種設施和玩具,乾淨整潔,有專門的廚師做飯。按照年齡的不同分班,每班十五個孩子,兩個老師,其中一個助教。學生老師比例在美國有統一的規定,幼兒園也不例外,雖是私營,也不能為了賺錢多招孩子。老師管理的孩子少,當然照顧會周到一些,這也讓人感到放心。
周圍都是陌生人,再加語言障礙,外孫女去幼兒園最初幾天很不適應,看到她媽媽離開就哭。但不到一個星期,就習慣了。約半個月,外孫女已經能聽懂老師的部分話,會用點頭、搖頭或者用最簡單的“Yes”,“No”,“Ok”表示,基本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三個月後,外孫女與老師同學的交流就基本沒有障礙了。如此之快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看來,在英語環境中,孩子比我們成人適應要更快。
(2)
我的一位親戚是我們故鄉一名幼兒教師,她們幼兒園要給孩子教拼音,教阿拉伯數字,簡單的加減法,教兒歌等等。孩子有書,有作業,幾乎小學一年級的課程都學了,並且要進行考試。中國教育部門提出減負,但減負只是說在口頭上,家長希望孩子學的愈多愈好。她們幼兒園根據上級的要求減去部分課程,卻招致家長的極力反對:“不教知識上你們幼兒園幹什麼?”
教知識也是幼兒園競爭的需要,從領導到教師誰也不敢怠慢。不但在幼兒園學,在家也不會讓小小年紀的孩子閒著,學識字,背唐詩,教兒歌,彈鋼琴,學舞蹈,一些電視臺不斷推出的幼兒明星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人相信“藝不壓身”,沒準會培養出神童或者明星,成不了神童明星也沒關係,總之,知識才藝是多多益善。可外孫女在美國進幼兒園半年多,依然沒有看到老師教什麼,難道美國的幼兒園真的什麼也不教嗎?
女兒參加幼兒園孩子們的活動,和老師交流,也聽外孫女回家後比比劃劃的介紹。知道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除吃飯睡覺外,玩是最重要的事。
這裡幼兒園沒有什麼統一的教材,教什麼,由幾個老師商量確定每週的主題,媽媽,爸爸,小狗,蜘蛛,螞蟻,雪花,南瓜,聖誕節,什麼都可以作為主題。老師講故事,帶著孩子玩,引導孩子們圍繞主題隨意發言,討論只是為了交流,沒有答案。目的就是啟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初步感知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她們認為這是正確學習的開始。
這使我想起曾經轟動美國的一場著名官司。一九六八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三歲小女孩伊迪絲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的字母“O”,是老師教的。媽媽表揚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女兒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法庭。因為她認為女兒以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二十六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一千萬美元。理由是幼兒園剪掉了伊迪絲一隻翅膀,一隻想像的翅膀。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它是創新的源泉和基礎,這會影響她一生的飛翔。看似小題大做甚或無理取鬧的官司,竟然打贏了!也許是受這個官司的啟發,內華達州還修改了《公民教育保護法》,現在美國《公民權法》也規定,幼兒在幼兒園擁有玩的權利。
玩才是正道,教知識倒成了邪門,豈止邪門,而且違法。中美兩國幼兒教育的理念竟如此不同,我既覺新鮮,更有點暈,一下子找不著北了!
在不斷了解中,方知道這樣的幼兒教育理念並非美國人獨有,德國憲法也禁止學前教育。透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可見他們幼兒教育理念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傳統文化的差異,我還是不明白美國德國法律為什麼這樣規定?請教美國幼兒老師,她們告訴我,人生成長有其階段性,教育應符合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過早教給孩子知識,開發智力,會破壞他們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一個人成才不可或缺的要素。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客觀看待中美幼兒教育,都有其成功和不足,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美國幼兒教育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19.外孫女上學了(1)入學
美國的義務教育,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學生就近上學。擔負義務教學任務的公立學校是完全按照居住地劃分的,住在哪個學校的覆蓋範圍內,就上哪一所學校,不管你是自己的房子還是租房。學校要看的不是你的房產證,而是你近期的電話賬單或水電賬單,證明你確實住在這個地方。只要在這裡住,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孩子都可以在這兒上學。對本國民眾子女如此,對外國移民子弟也一視同仁,合法身份的移民子弟如此 ,非法的也不例外,照樣分文不收。美國政府有條紀律,不允許教師問學生家長的移民身份(那是移民局的事)是否合法,否則可能把學生嚇住,不敢來學校了。移民合法與不合法是家長的責任 ,兒童是無辜的 ,他們接受基礎教育是天賦人權,不可剝奪。
外孫女到了上學年齡,女兒帶外孫女去附近的小學報名,只在申請表上寫明地址就行了。只要在學校覆蓋範圍內,你寫哪裡,就是哪裡,學校不問也不管,美國人是信任你的。不過,相關機構有時會派人抽查,如果查到做假,那就是嚴重的誠信問題,除了罰款,還會有不良記錄,會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不便,幾乎沒有人敢於這樣做。這裡報名不僅不用交學費,連課本費也不用交,和幼兒園相比,節省好大一筆費用。課本由學校統一購買,借給學生使用,學期結束放假前還給學校,學校再借給下一學年的學生用。我覺得富裕的美國人真夠小氣的,而老師卻說,這樣不僅節省了投入,還可以使孩子們養成愛惜書本的習慣。
學校報名後,再帶孩子去班上見老師,班主任說,給孩子買兩支鉛筆,兩個紙本就可以了。並說偶爾學校有活動要交費,照全班像時需要買照片,但這些都是自願的,如果孩子不參加,也就不用付費。除此之外就是早飯午飯,可以在學校食堂吃,早飯是一美元左右,午飯大約二點五美元,也可以自己帶飯。家庭經濟困難的,還可以申請免費早午餐。
(2)看不到學生成績和名次
學校遠離居民住宅區,鮮有孩子走路上學,每到上學和放學,學校門前都是汽車排起的長龍,一直延伸到高速公路上,綿延一兩公里,打亂了公路上的行車秩序。好在大家都能理解,總有志願者在早晨孩子上學和下午放學時到此維持秩序,指揮交通,不會有亂象。每天女兒送孩子去學校,有時我也跟著去,常聽美國家長對孩子說:“祝你玩的開心!”我總納悶,為什麼不叮囑好好學習?難道上學也是為了玩嗎?美國父母放學時接孩子第一句話多是問:“今天開心嗎?”似乎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學不學知識沒有多大關係。
我曾經多次跟隨女兒去參加兩個小外孫的班級活動,知道美國的小學就是班主任老師負責一個班的教學和管理,多年只負責同一個年級的教學,有的老師從工作開始帶一年級直到退休,文學數學歷史地理社會科學等主要課就是班主任老師教,理由是這樣業務會更加熟悉。而體育音樂等課程有專門的老師負責。美國的教室裡鋪著地毯,小課桌一個學生一個,四個或者五個拼在一塊,學生面對面坐著。教室的一角是老師課桌,平時老師就活動在教室,和學生在一起。教室牆上張貼著孩子們胡亂塗鴉的作品,花花綠綠的,書包就放在腳下。課堂似乎沒有什麼規矩,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坐在地毯上,有的跪在地毯上,更有甚者趴在地毯上。課堂上當然有老師講課,但最多的是討論發言,大家都爭先恐後。老師對所有發言,都會肯定其積極的一面,不會批評指責,沒有錯誤,只有好和更好。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答案,即使老師的發言也只供同學們參考,如果有學生對老師的發言提出不同意見,那怕是錯誤的觀點,老師也會讚賞,給予鼓勵。
學校利用類似班會那樣的形式,定期讓孩子輪流當東道主,帶上食品和飲品,與全班同學和老師一塊享用。並向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的國家、民族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及自己認為有趣的事。每學期大家都有一兩次這樣機會。老師也並非蹭吃蹭喝,同樣要帶東西當東道主,體現一種平等。外孫女第一次當東道主參加班上這樣的主題活動,是女兒出面介紹中國,以後都是外孫女自己準備,自己介紹。我感嘆,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很不簡單,對孩子的鍛鍊說不清看不見但實實在在且是多個方面的。經過幾次鍛鍊,原來膽小的外孫女也大大方方地站上講臺,述說她想講的故事,有了不小的進步。
美國學校考試成績從不公佈,更不排名。他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考試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主要標準。以此排名會對孩子造成錯誤的引導,孩子因考試失敗而灰心喪氣,也可能會受旁人的譏笑,損傷一些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長此以往,會扼殺一個孩子的尊嚴和信心。當一個孩子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失敗者,那這個人的一生還能幹成什麼事?教育得到的本來就不應該是那些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應是一種學習、思考、研究的興趣和習慣,這才是讓人受用一生的東西。這是與我們平時思維不同的另外一種思維,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也使我陷入長期的思考——學校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是那些課本知識重要,還是學習、思考、研究的興趣和習慣重要?!偶爾看到一篇介紹錢偉長的文章,錢偉長自幼家貧,在家族義莊的資助下才得以上學讀書,一九三一年,被清華大學錄取,選擇了歷史系。抗日戰爭爆發,為了報效國家,他發出了“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的豪言壯語,決定棄文從理,但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斷然拒絕。(廢話,物理才5分,還想轉系,答應了才見鬼)當年,物理系只有10 個名額,入校的學生有五分之一都想學,如願的難度極大,且歷史系的主任陳寅恪正在到處打聽這個文史考滿分的學生為什麼還不報道,當然也不會放他。但錢偉長更不放棄,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包括他的叔叔錢穆,再加上他自己的死磨硬纏。事情總算有了轉機,吳有訓終於鬆口,要求第一學期的三門課,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學考到七十分以上,就可以先試讀。這幾門課可全是他的短板,高考數學加物理才二十分啊!從此,他開始了在科技館的奮發苦讀。此間,正好遇到了與他一樣努力自學的學霸華羅庚,給了他必要的輔導,使他逐步適應,越走越好,並且順利考取了中英庚子賠款會公費留學生。能夠到美國讀書,受業世界航空航天之父馮卡門導師,成就他傳奇的一生,為我國國防建設和“兩彈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錢偉長放棄自己的強項,選擇了自己的短板,卻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就,靠什麼?他調侃自己:我這個人是搞什麼學什麼,我有這個能力,我認為他道出了根本。如果把人生拉長,短期的成績,過去獲得的知識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的慾望和學習的能力會使一個人走得更遠。
美國中小學語文教育重視討論,要求思考表達,對某一個觀點你贊成還是反對,贊成的話,理由是什麼,反對的話,理由是什麼,鍛鍊思維和表達能力。小學階段就要求寫書評,鼓勵孩子們創作,我的外孫女小學五年級時真的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書內插圖,封面設計都由她自己完成,水平如何我並不知道,但寫出一本書並且出版已是我驚歎不已。他們的作文題目五花八門,大多都切近生活,讀書的心得,對生活的觀察,有時也會出一些出格的題目,大得雷人。例如,學習二戰史,讓十歲的孩子回答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階顧問,你會不會支援他投放原子彈?你認為誰應該對二戰負責?日本為什麼會戰敗等等。外孫女讀四年級時,老師留的一次作業是寫一篇論文,題目是《祖國的昨天和今天》。老師說,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學校裡的孩子或者他們的祖先,來自全球各地,學生應該瞭解自己祖國的歷史,知道祖國的現狀,並對未來的發展有自己的評估。看到這樣的作業,我懵了!這是大學或者研究生的論文啊!怎麼給十歲的孩子做!其實老師並不要求寫多少,只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人類生活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學習的課堂,讓孩子們從更廣闊的角度看事物,思考問題,培養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我一次在南卡華人中文學校裡(每星期天上午給孩子們上半天中文課),和一位旅美華人交談,他說起自己在國內一次作文,很是感慨。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是‘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他沒有遵照老師要求和指出的思路去寫,而是別出心裁,大意是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什麼都學,什麼都研究,讓各人專注自己領域,鑽研一定的方向,掃屋的掃屋,掃天下的掃天下,這個社會才會發展的更快更好。沒想到老師在作文講評時用了很長時間對他的觀點進行了批評,臨了讓他說說自己的感想,也許老師的目的是讓他自我檢討,承認錯誤。而他卻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申辯,更引發老師的雷霆之怒,最後的結論是孺子不可教,讓他很是難堪。時隔多年,他依然記憶猶新,特別是到了美國之後,他更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覺得老師的觀點雖然沒有錯,但給定標準答案的做法絕對不利於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我也認為他說的對。
美國小學除語文、數學外,還有科學和社會科學,四門主課佔比差不多,這與中國有點不一樣。科學主要是一些自然科學常識,讓孩子從小就對自然界有一定的瞭解,懂得一些物理化學的知識和概念。社會科學主要講世界文明發展變化,科技創新,各國的地理氣候風俗文化。這些知識不見得對考試有用,但與我們生活的周圍世界緊密相關,對孩子們認識世界和思考問題有幫助。老師平時除講給孩子科普知識外,經常要求孩子對一些問題進行社會調查,根據瞭解的事實,寫出自己的見解。如小外孫四年級時,老師要求採訪一百個人對吸菸於身體是否有害的看法,歸納整理後寫一篇文章,闡明自己的觀點。文章寫的好壞不說,但採訪一百個人就不容易,而且必須親力親為,真實可信,不能憑空編造,對孩子的鍛鍊確實是多方面的。另一次是要求孩子幫助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採訪在那裡生活的老年人,寫敬老院裡老人生活現狀的文章,對存在問題及改進意見提出個人的看法。這樣的教育實踐是我沒有想到的,這是部分政府官員應該關注的問題啊!怎麼讓小學生去考察去寫,效果如何,我無法評估,但教育孩子關心社會關注民眾生活的用心總是好的。
(3)美國的中小學正在增負
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人們大多都認為,美國的義務教育很爛,是失敗的。在國際上舉辦的奧林匹克知識競賽中,中國學生總是金牌銀牌,滿載而歸,我們高興,美國人也眼紅。我也曾多次聽到美國家長對中國學生掌握那麼多的知識,贏得那麼多大獎的羨慕。面對中小學教育質量低劣對美國全球競爭力造成的負面影響,一些精英們大聲疾呼,要求改革,更多的美國人也開始思考自己的現行義務教育,認為存在諸多問題。
美國學校沒有統一教材和要求,義務教育的數理化等基礎學科較世界各國的要求要低,特別是較中國低出更多。幾十年來,美國中小學學生的學習水平每況愈下,數學閱讀等課目不及格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教育界有人直言,美國義務教育確實到了令人沮喪的地步。中國不少旅美讀書的學生都參加過G R E考試,也就是研究生考試,但是他們考研的數學水平屬於我國高中甚至初中的數學水平。我認識一位四川人,在美國一家企業工作,企業派他回中國擔任區域經理。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回中國後入學測試,降低一個年級也適應不了,可在美國是絕對一流的學生啊!父母在家百般努力,對孩子補課培訓,可孩子依然是班上最差的學生之一。在網上看到一位蘇女士寫的文章,她念四年級的兒子到美國就學,老師看了中國數學課本後說:“小學不用再上數學課,甚至初中前期也不用。”蘇女士驚呆了,差距真的就這麼大嗎?外孫女三年級時,說班上有的學生還在扳著指頭算數學題。真的,中國基礎教育的紮實程度,特別是數理化,美國是沒法比的。無獨有偶,前幾天遇到一位熟人,說他的朋友移民澳大利亞,其女兒在中國才是初中一年級,但去澳大利亞後老師說數學已經可以讀高一了。
在國內國際輿論對美國義務教育一片抨擊聲中,奧巴馬政府準備大刀闊斧地改革初等教育,要求全國採取統一標準、改革教材,尤其是自然科學和數學科目,要求未來的中學生可以掌握目前高中生的部分知識。其實,奧巴馬決定讓他們的孩子在初中學會我們孩子初中或者小學畢業的數學,應該不是什麼拔高之舉,可有些美國人覺得不切實際,認為高得有點離譜了!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七日,奧巴馬簽署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中,專門設立了一筆四十三點五億美元的“力爭上游”經費,旨在鼓勵學校提出創新舉措,提高學生成績。二零一四年三月,奧巴馬政府向國會提出了教育《改革藍皮書》。強調:凡是在教育改革和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中取得顯著進步的州、學區和學校,均可以獲得更多的經費資助,還可在經費使用中給予更大的自主權。可美國人普遍不看好奧巴馬的決定,一些教育界的人士也認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由於美國的法律規定,聯邦政府對教育沒有什麼決定權,州自為政,州之下學區自主管理,學區說了算。各級政府、社會精英都在著急,但在美國這種體制下,卻難以有大的作為。美國堪薩斯州的密蘇里學區自二零零零年一月二十二日開始實施一項試驗。停止雙休日製度,兩千四百多名學生要在星期六補數學和閱讀課程。礙於州里的法律,開始只是“偷偷摸摸”進行,再後來以鼓勵的形式勸導學生參加。奇怪的是,在如此遵守法律規定的美國,此舉不但沒有被禁止,反而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支援,主管教育人士也認為該計劃切實可行。管轄堪薩斯州五十八個城市校區六百六十萬學生的大城市學校委員會研究室主任S•劉易斯極為讚賞,直言“這是個好計劃。”在中國和許多亞洲國家為了保護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大力實施‘減負’的今天,美國的許多學校卻在進行各式各樣的‘增負’試驗,希望提高學生的成績,使美國的基礎教育重振雄風,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