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善意的關懷或鼓勵的言語,會讓人感到溫暖,而一句謾罵或侮辱的語言則會傷害到別人。
對於成人而言,語言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而對於兒童而言,擁有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將決定孩子未來優秀的程度。
很多人認為,決定孩子未來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與努力程度和智力有關,而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作者達娜.薩斯金德博士提到:智力、成長型思維模式和意志力都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
芝加哥大學的赫克曼教授說:沒有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兒童,甚至我們自己能夠成功的可能性都很小。
那麼父母該怎麼做,來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調控和執行能力呢?答案就是:靠語言
接下來,我將從什麼是自我調控和執行能力、語言是如何影響孩子的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的、父母怎樣與孩子對話,這三個方面來跟家長朋友們介紹,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的語言》一書封面圖
一、什麼是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有時也被稱為“品質”或“軟”實力,指的是監控自身行為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能讓我們在消極,或者面臨嚴重問題時控制住自然反應,能夠保持鎮定。
比如,有的孩子經常被誇聰明,有天賦。確實,很多幼兒園的孩子早早的就學會了從1數到100,認單詞,讀英語。但是如果他上課坐不住,不聽從老師的指令,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的話,無論孩子多麼聰明,成績都不會很優秀。
孩子沒有強大的執行功能和自制力,單靠“智力”孤軍奮戰是不科學的。
自制力不是天生就有的,為什麼有的人就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而有的人就不能控制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語言的作用。
二、影響孩子的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的兩種語言語言影響兒童大腦的過程:孩子的耳朵接收到語言,然後,語言慢慢的流入孩子的大腦,開始刺激大腦中的神經元。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很早就提出:孩子自我調控能力的發展,依靠的是照顧他們的人。看護人的語言,在孩子的自我調控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孩子處於豐富的語言環境中時,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增強,導致自我調控能力增強,反之亦然。
自我對話“奧特曼來了!我來救你們!”“變身!嗖~”“準備戰鬥!”,3歲的兒子經常自己拿著玩具自言自語。
書中提到,學齡前兒童的自言自語,也叫“自我對話”,是預示著社交技能的進步和行為問題的減少,並且這樣的孩子具有更高的自我調控能力。
紐約大學的布萊爾教授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自言自語方面發育不夠的孩子,自控能力也較差。這些家庭中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很少,從而影響孩子的詞彙量,導致孩子的社交技能與自我調控能力都較差。
命令型語言“把玩具收了!”“馬上從床上下來!”“你真磨蹭!趕緊,快點行不行!”“不能動那個!”
這些話是不是聽著很耳熟?就像“上級”的指令一樣,簡單粗暴,有效。
這些語言是父母強迫孩子馬上做出的反應,而不是孩子的自然調節反應。這種利用壓力和權威來約束孩子行為的語言,短期內孩子會順從,但是長期以來,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
“玩完玩具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呀?”科學證實,這種建議提示性的語言,會支援孩子擁有自主權,這對孩子的自我調控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
三、父母與孩子對話的“3T”原則法不管父母與孩子談論什麼,日常穿什麼衣服,土豆從哪來,還是讀繪本故事、搭積木,去旅行,都可以運用“3T”原則。
這種對話原則,會影響孩子數學、空間推理、思維、情商、創造力等等都能產生積極影響。
1、共情關注(Tune in): 關注你的孩子在做什麼
比如,媽媽如果想讓孩子來看書,而孩子正跟一對小鸚鵡自言自語的對話。這時候媽媽喊她:“看書時間到了!媽媽給你講故事啦!”而孩子仍然專注的在跟鸚鵡說話,嘴裡還說著:“你們也太可愛了!”完全沒有理會媽媽。
這個時候可以說:“媽媽看到你一直在跟小鸚鵡說話,它真的好可愛啊!”當父母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時,才是跟孩子高質量的互動。
哪怕只是持續了幾分鐘,孩子沒有興趣了,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問問孩子:“想不想跟媽媽一起去看書?”
所以,不管孩子在玩什麼,我們首先尊重孩子的興趣,加入他的遊戲,這個時候與孩子的互動,不僅僅是讓孩子學到了豐富的詞彙那麼簡單,長期受到父母“共情關注”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會更好,從而增強孩子的自我調控與執行功能,孩子日後的學習也會變得容易。
這一點就是要求家長與孩子多交流。怎麼交流呢,跟小孩子說話時,可以一邊做事,一邊給孩子講。
比如:“刷牙時間到啦!我的牙刷是藍色的,寶貝你的牙刷呢?”“你的是粉色的,爸爸的是綠色的。”“我們先把牙膏擠到牙刷上,一點一點兒的擠。”“好啦,我們上刷刷,下刷刷,裡裡外外都刷刷!”
在做飯,做家務,睡覺前,去超市,去旅行等等,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與孩子多說多聊。
在充分交流時,也可以給孩子一些選擇,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比如:“寶貝,今天我們去好朋友家做客,你是想穿粉色的上面帶彩色花朵的裙子,還是穿藍色帶花邊的紗裙呢?”
這樣長期以來,孩子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詞彙,而且會變得更加自主,獨立。讓孩子們自己做主,也是培養自制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3、輪流談話(Talk turns):和孩子輪流參與談話
這一原則要求父母與孩子在充分交流時,要耐心等待孩子的迴應。孩子能夠積極參與到互動中,是最關鍵的。
父母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展開“輪流談話”。“這是什麼顏色呀?”“接下來怎麼辦?”“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呢?”等等,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會應給你的,會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和主意。
而且,開放性的問題,會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逐漸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這一點,也正是未來學習中很重要的學習品質。
結語讀到這兒,很多父母開始焦慮:“做父母好難!現在連說話都要記住什麼原則!跟孩子說句話都要想想怎麼說!”“孩子的問題都成了父母的問題!”
的確,父母每天處理工作,家庭的瑣碎事務已經疲憊不堪,再用心的父母也有心情煩躁,失去耐心的時候。此時,我們最需要的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空間,放空,或者跟孩子一起看個動畫片放鬆,或者去看個電影,喝一杯最愛的奶茶......
與自己好好相處,才能調整好狀態,多一點耐心給孩子,更好的與孩子相處,有更好的互動,從而達到父母與子女最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