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篇文章說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年齡段,集中注意力的時長不同。每個孩子的“注意力時長”有限,超過了這個時長,孩子的思緒就會卡住,不能繼續進行思考了。

這篇文章建議,家長每隔15分鐘就要讓孩子放鬆一下,這樣孩子的大腦才能更好地執行。

我想貼子的作者應該也是位家長,不過,沒看過作者拿自己的孩子做例項。只是引用的是心理學家或者科學家的說法,也沒註明是哪位心理學家或者科學家的理論。間斷式學習我看過,但這15分鐘的依據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我想,家長如果真得這麼做了,可能危害更大。試想,孩子對學習的注意力本來就很難一下子就集中,好不容易進入狀態,沒一會兒就被家長要求放鬆,集中的注意力屬於被外力強行打斷,更不利於專注力的養成,而且家長還要時時記得提醒孩子,那麼家長難道不需要做其他事情嗎?每天只守著孩子,盯著時間嗎?這方式可操作性值得思考。

我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女兒今年高一。小學時我也陪著寫作業,偶而也有雞飛狗跳的時候,但比較少,大部分時間是她自己完成作業,從上幼兒園開始,自己整理書包、學習用具。小學五年級後送到大慶一中讀書,我們每週去看一次,平時學習完全靠自己,說實話,送出去有利有弊,但利遠遠大於弊。有利方面一是孩子在名校,無論是校園文化建設、硬體設施、師資力量還是管理能力都是我們這無法相比的;二是孩子眼界開闊,也鍛煉出了自主學習能力,學習還算挺好。弊端一是長期脫離了家長的管控,搞副業多,影響學習,家長又鞭長莫及;二是孩子長期獨立學習、生活,自我意識強,有主見,不容易聽進家長的建議,就像我女兒堅持選理科一樣。

女兒學習不用操心,雖然我覺得她的方式方法可能存在問題,她習慣晚睡,白天注意力肯定會下降,一定會影響她聽課效率,但女兒習慣如此,彷彿越到晚上,思維越敏捷,學習效率越高。女兒數學和物理一直不好,但她知道努力去補短板,我又有快一個月沒見她了,貌似很努力,人神共憤的刻苦,我其實挺知足了。

有些朋友羨慕我,說我孩子懂事,學習不讓家長操心。根據我的經驗,想要孩子能坐得住板凳,最關鍵的是孩子的專注力要強,這就需要從小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單純的就學習論學習。比如孩子看書、玩玩具時或者專注做某件事時,不要打擾他,因為這時,他們的大腦正在思考,外界一打擾,神經元訊號中斷了,久而久之,思維專注力沒有養成,孩子多動,不利於今後的學習。但孩子看電子產品不利於培養專注力,因為電子產品是動態的畫面,孩子接受到的是感觀的刺激,大腦不一定會進行思考,久而久之,會抑制孩子的思維習慣的形成。

好習慣是從孩子一出孃胎家長就開始刻意培養的,而不是到了上學的年紀才想到要求孩子怎樣做怎樣做的。這是需要家長持之以恆堅持的習慣,孩子小時可能看不出這些做法的益處,隨著孩子長大,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家長會發現你的福利慢慢會收穫。

就比如我女兒,學習完全靠自己,這期間我發現她看小說、看美劇、翻譯小說、寫小說,論壇發貼、做化學實驗,搞一些與學習完全無關的事,佔用了大量的時間,我們怒過,吼過,甚至打過,但唯有一點心裡還是安慰的,學校的作業女兒從未耽誤過,無論多晚都會完成,學校教學質量高,作業量大,女兒堅持完成作業,所以中考時成績還算理想。我想,這些都是和專注力的養成分不開的。

培養專注力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孩子用心地做一件事,除了看電子產品除外,家長一定要鼓勵,拿出耐心,習慣才會慢慢養成。

至於間斷式學習,我不認同,專家說的未必就是正確的!我說的也未必就是適合你的,但我這至少是經驗之談!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請從精子和卵子開始培育你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