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生病用藥這個話題,許多家長會反問:“用藥是醫生的事情,與我們家長何干?”可不是嘛,有家長就說:“孩子生病發燒了,我們到附近小診所看病,是醫生讓我們用氨酚黃那敏顆粒,還給孩子屁股上打了一針柴胡,體溫退下來了,孩子感覺舒服了。醫生說這藥不能用,那藥需慎用,倒是告訴我們一個準確答案呀!
而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家長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也會去刻意的瞭解一些關於孩子用藥方面的知識,以備不時之需。儘管很多年輕家長都提前做了這些知識的儲備。但是,孩子生病、疼在家長,尤其體溫一高,家長就會六神無主了。
因此,對於任何家庭來說,最合理的就是,在用藥之前先找醫生看病診治,才能用藥指導,並且掌握給孩子服藥的技巧,錯誤的服藥方法也是會坑了孩子。今天,我們的主旨是將孩子用藥的安全性及怎麼給孩子服藥,介紹清楚,拿來就會用。
一、現在小兒退熱藥究竟有哪些是安全有效的?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兒科學會、中國國家藥監總局及兒科學會,一致性專家共識:
用於兒童退熱安全有效的藥物僅有對乙醯氨基酚布和洛芬兩種,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只有這兩種退熱藥才是安全的。敲三下黑板,希望家長切記喲。
因為,經過長期臨床用藥觀察取證,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用於3~6個月嬰兒;布洛芬(美林)用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有效且很少有不良反應。
需要強調的是:3個月以下,尤其是新生兒禁止使用任何藥物退熱,由於太小的嬰兒體溫調節中樞非常不完善,面板汗腺發育不完善,毛孔分泌汗液的能力差,對散熱、保暖調節機制較差,一旦發熱用藥,就會因為體溫驟降而休克,正確的做法是鬆解襁褓或被褥,開啟被子散熱即可降溫。
二、為什麼過去那些所謂很管用的退熱藥都被禁止使用了?曾經廣泛用於小兒退熱的那些很管用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汀及柴胡,由於其各自的副作用,均一一被淘汰了。這是經過長期大量的循證醫學統計調研,得出來的結論。二逐漸取而代之的是療效更好,更安全的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1、阿司匹林:副作用是引起兒童瑞氏綜合症
最初阿司匹林被譽為退熱效果最有效的藥。它不但具有鎮痛、退熱、抗炎及防止血小板凝集,起到抗凝作用。但隨著布洛芬的出現,阿司匹林的鎮痛作用就被取代。而由於在作用機制上缺乏選擇性,阿司匹林有引起嚴重的消化道潰瘍、胃出血及耳鳴的副作用。
如果兒童在水痘、流感等病毒感染期間應用阿司匹林,則有導致患瑞氏綜合症的風險。瑞氏綜合症是一種少見但非常兇險的疾病,多見於15歲以下的孩子,能造成腦、肝臟等多器官功能損害。因此,除了川崎病外,那也是必須診斷明確,並且在專科醫生的醫囑之下應用。除此之外,18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2、尼美舒利:引起嚴重肝損害
尼美舒利主要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曾因退熱效果好而深得人們的喜愛。主要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術後創傷疼痛、慢性關節炎等的治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才應用,經過其不良反應報告發現該藥對兒童具有嚴重的肝損害。
因此,國家食藥總局於2011年發文,強制要求藥品說明書【兒童用藥】下強調:禁止12歲以下兒童使用。
4、氨基比林:由於其致使粒細胞減少或缺乏,已被徹底下架。
由於氨基比林解熱鎮痛作用較強,但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副作用、甚至引起噁心、肝損害等不良反應。我們知道,粒細胞是用以保護我們免受致病菌侵害的重要保障。如果粒細胞帶來的保護作用被我們人為地擊垮,那孩子就會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現行的美國藥典、歐洲藥典、日本醫藥局已經完全取消此藥。
5、安乃近:與氨基比林副作用相似
從退熱藥研發迭代分析,安乃近是在氨基比林的基礎上按進階的方式開發的藥品,其退熱效果快;但安乃近依然具有不低於1.1%的粒細胞減少、隨之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不良反應。
基於如此大的副作用,在1977年美國兒科學會、日本、澳大利亞、伊朗等國家紛紛撤掉了安乃近全部劑型。隨之,我國食藥總局於2018年宣佈徹底停用安乃近。
好了,家長就需要記住孩子退熱只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就行了,其他什麼這什麼林、那什麼近都不要考慮給孩子用了。
三、小兒退熱藥怎麼用?其實,我們已經反覆在各類科普文章中介紹,發熱對孩子身體是一種免疫保護。發燒時體溫升高,病源微生物活性就會變得不那麼活躍,而孩子的免疫反應則會增強,表現在白細胞計數增加,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活性增強等。
一般體溫分為4類熱型:低熱<38 ℃;中熱38~39 ℃;高熱39~41 ℃;超高熱>41 ℃。而且不能用體溫高低說明病情的嚴重程度, 因為孩子的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 體溫波動較大。
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此藥是透過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酶,減少前列腺素E、緩激肽和組胺等的合成和釋放,進而使得體溫下降。
對乙醯氨基酚,應根據孩子的不同體重計算用量。此藥退熱作用溫和,不良反應輕極輕微,適用於3~6個月嬰兒。
口服此藥,每次10~15mg/Kg,每次用藥間隔4-6小時;每24小時不超過5次,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
布洛芬混懸液:此藥可透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產生鎮痛、抗炎作用;透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而起解熱作用。
一般建議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口服布洛芬。如果之前使用過對乙醯氫基酚,效果不顯著,方可考慮改用布洛芬。
口服布洛芬,每次5-10mg/Kg,每次用藥間隔6-8h,每24小時使用不超過4次,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建議飯後服用,從而可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四、孩子用藥有哪些注意事項?經過對退熱藥的介紹,隨之,而來的是個月孩子喂藥難怎麼辦?其實,在喂藥這個看似不怎麼有“技術含量”的活,許多家長也有太多的勉為其難的做法:
比如:圖省事用成人口服藥替代;藥片掰開差不多就喂;注射針劑口服;寶寶不聽話、不吃藥捏上鼻子灌藥;不是孩子嫌藥苦,好辦法,將藥放在飲料裡喝等等,家長是見招拆招。
孩子生病後,如何給孩子用藥即有效又安全,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說:專業的事情還是由專業的人來管,避免一些低階錯誤出現,那就是一個聽醫生的解釋和建議。
孩子服藥,不是吃飯,父母不應無師自通似的擅自為孩子做決定;或圖省事自行去藥店買藥。一般孩子的用藥常識及用藥安全家長切記不容忽視。
1、用藥前應先檢查藥品:
給孩子服藥前一定要檢查藥品的完整性、有效期、注意事項、有效期和用藥說明;一般兒童用藥不可以兩種以上藥物混合口服,避免出現藥物作用疊加引起的不良反應。
2、不能將成人藥物劑型給孩子口服:
兒童的各系統發育不完善,尤其是肝腎功能發育不好,藥物進入體內,濃度高、清除能力差,因此,稍微不慎就容易對孩子造成蓄積和損害。孩子服成人藥是不可以的,服用之後會出現一系列副作用。例如氨加黃敏膠囊(成人),這類感冒藥含中樞興奮劑,如果給發熱的兒童服用,容易誘發驚厥抽搐,年齡越小越不能亂用。
3、不要擅自改變孩子的服藥劑量、頻次和給藥途徑:
一般醫生給孩子在開藥,都是按照孩子體重計算用藥劑量、用法、給藥途徑。在服用藥物後,還需要根據孩子的代謝率、藥物半衰期和藥物的療效來確定,因此,家長不應擅自將藥物劑量增加或減少,也不可擅自改變用藥途徑,比如明明是口服給藥,家長改成霧化。以免影響療效和增加副作用。尤其激素、抗生素的用藥劑量。
4、要按時、準點給孩子服藥:
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藥的時間性應該比較準確,宜在對應的同一時間給孩子服藥。依據醫生建議,如在睡前和睡後服藥,或是在吃兩頓飯之間服藥等,不能增加或減少服藥的次數,也不要沒有時間規律地給孩子服藥。
5、應注意藥物啟封、開瓶時間和保管
孩子的藥物有許多是顆粒和液體,如糖漿在使用前應先搖勻,此類藥物應避免光線照射並置於陰涼處,在夏季時藥水易變質或可能會腐敗,不宜儲存太久,按照說明書儲存。如果藥物用後變色或混濁並出現絮狀物時,就將藥物丟棄不再使用。另外,藥品應放在高處孩子輕易夠不上的位置,避免誤食兒童造成意外傷害。
6、不能將藥物放置在飲料中:
藥物的生產是由嚴格要求的,因此,在服用中,家族為了哄著孩子吃藥,就用有甜味的飲品中,這樣是會讓藥物效價降低,影響療效,同時產生不良反應。
四、孩子喂藥困難該怎麼辦?1、溶液製劑選擇滴管法:
如果孩子喂藥喂不進,選擇一種使用滴管(像喝魚肝油之類的滴管),給孩子滴入口腔。或者用針筒式滴管器,將藥物用溫水或果汁調好,再放入喂藥器中喂藥。
2、粉劑或顆粒用適量水稀釋調和:
用湯匙將藥水喂入寶寶口中。喂藥實在困難可以少量多次喂藥或者加入一些冰糖融化後混合口服。
3、注意喂藥選擇孩子半臥位或將身體側身:
孩子吃藥可能有些抗拒,一般平躺喂藥擔心嗆著寶寶,藥儘量讓孩子半臥位,上半身高,可以把寶寶抱起,雙腿夾緊使其不要亂動。將滴管、勺子貼著孩子嘴邊,順勢將藥物滴入寶寶口中,這種喂藥方式比較適用於6 個月以上的寶寶。
而6個月以下的孩子還是建議用湯匙喂藥,抱著寶寶,使其半躺在大人腿上,扶好頭部,湯匙舀好藥送入寶寶口中,按壓寶寶舌根,藥物隨之也會進入寶寶口中。
4、切不可強迫、哄騙、妥協喂藥:
這種方式降低粗暴,只會讓環境氣氛更加緊張,越是如此,孩子會越反抗。更不能哄騙、嚇唬,實在捏鼻子灌藥,這樣反而容易引起慌亂,嗆到氣管。而且給孩子將來吃藥造成心理陰影。
總而言之,孩子用藥需謹慎,雖然市面上退熱藥還較多,但是對於小兒來講,專家共識建議,小兒退熱藥最安全有效的是對乙醯氨基酚喝布洛芬。小兒的任何用藥,事先都應該去看醫生,在醫生的建議或指示下,按時、準確、規範的用藥,不可隨意改變劑量、途徑和頻次。小兒用藥安全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