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規則是一種約定,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當愛情結出累累碩果的時候,新的生命隨之降臨。新生命的出生,就給年輕的父母和所有的家長帶來了一份希望,帶來了一份喜悅,更多的是帶來了一份責任。也許,在孩子出生前,許多家庭就已經對未來的寶寶開始胎教和早教了,就開始對孩子的未來部署、謀劃、安排了。甚至有相當多的父母東打聽、西問問,孩子上什麼樣的幼兒園,上什麼樣的小學,上了小學以後選擇哪位班主任,當不當班幹部,座位儘量靠前,早已進入家庭教育的計劃當中了,一切在為孩子的擇校做準備,一切在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可話說回來,與其在忙著幫孩子做選擇、做安排,不如先培養一個懂規矩,守秩序的小公民,這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培養一個守規則的孩子呢?

教育路上的追夢人

透過培養孩子的話語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常言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0~6歲期間是孩子語言天賦最好的時段,是孩子良好語言習慣和言語交際培養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做家長的首先要讓自己明白,孩子面前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培養孩子,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家長不能在孩子進行言語交際的時候打斷或剝奪孩子的話語權,不能急著把孩子想表達而沒有表述清楚的言語自己給搶著說出來;也不能取笑孩子吐字不清或表達不完整;要儘可能多地創造和孩子交流的機會,用心傾聽孩子言語中傳遞出的資訊和思想;要儘早培養孩子學著講自己的故事,同時把自己知道的故事準確地講給孩子聽;要學會觀察孩子,發現他們言語交流中的缺點與不足,在他們的言語中瞭解他們的個人愛好與需求;培養孩子說話口齒伶俐,交際善於表達,學會用對的語言描述對的事情尤為重要。

透過培養孩子的話語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孩子守規則,安全觀最重要。要讓孩子長大以後保護他人,要使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要讓孩子明辨是非,認識真善美,識別假惡醜;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就是學會保護同伴,就是學會保護家人。當孩子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父母不能圖省事、趕時尚而把孩子牢牢綁在學步車上,最好的方法應是在父母至真至誠的愛心、細心和耐心的關愛中,讓孩子甩開父母的手臂,勇敢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讓他們獲得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即使摔倒了,不要急著扶起來,而是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相當重要。讓孩子儘早學會和大人分床睡,這對孩子上幼兒園時對大人依賴性和焦慮感的克服同樣重要,也對即將開啟的小學生活十分有利。安全意識強的孩子,他就有擔當,有作為;安全意識強的孩子,會讓人放心,讓人舒心。

透過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培養孩子的生活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規則裡有生活,生活中有規則。要讓孩子守秩序,懂規則,就必須要讓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愛勞動會做事,絕不能在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的今天,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孩子將後就會沒出息。切記,當家長的不能包辦孩子的事,而是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做事,做正確的事。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孩子獨立性培養的關鍵期,給孩子提供自我鍛鍊、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機會;要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能剝奪孩子的探究心;日常生活中,儘可能給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機會;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育兒原則,對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做出準確的評估,因勢利導,讓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旦孩子獨立完成,就要給予正確的評價,這對保護孩子的自豪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

透過培養孩子的生活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培養孩子的選擇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這一選擇習慣的培養,不是縱容孩子,不是溺愛孩子,不是答應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而是要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出發,從孩子的現實需求出發,教孩子知文明、懂禮儀,教孩子敬長輩孝親人。讓孩子懂得取捨,學會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要?什麼不該要?培養孩子的選擇權就是教會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判斷,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正確做自己的事情。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儘管他們顯得天真幼稚,但他們對一些簡單的事情都有著自己的判斷能力和認知能力,如何培養孩子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基於規則約束下的正確選擇?就需要家長小心翼翼地去呵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選擇權利,為孩子提供準確的資訊,幫孩子正確分析他們在選擇中會遇到的各種因素,幫他們評估自我選擇有可能面臨的風險。告訴他們,一旦選擇,就要有責任擔當。

透過培養孩子的選擇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培養孩子的交往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做家長的既不能自私,也不能對孩子正常的交往一萬個不放心,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封閉在籠子裡,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關在溫室裡。大人的交往活動中有時會出現尷尬、有時會遇到阻力、有時會面臨困境,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要接納孩子的交往困境,幫孩子走出交往的誤區;要接納孩子的交往“衝突”,培養孩子化解矛盾與衝突的能力;要以自己的言談舉止,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能力;在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保護孩子的隱私的前提下,培養孩子的分享精神。要讓孩子經得起風雨、見得了世面、開闊其眼界。因為,人是在不斷的交往活動中認識自己,豁達自己,判斷自己,發展自己和豐富自己;人在交往中才能不斷克服自私,學會分享,學會大度,學會從容,學會冷靜,學會理智。家長一定要明白,你越是不讓孩子交往,他們越有神秘感,越有好奇心。

透過培養孩子的交往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培養孩子的時間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家長不能把孩子別在自己的褲腰帶上,老師總不能把孩子關在教室裡。要引領孩子從教室走向操場,引領孩子從教室走進實驗室、閱覽室;引領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引領孩子從學校走向自然,讓孩子在感知中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做惜時、守時的好孩子。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就是父母面對孩子要善於提醒,絕不發號施令,讓孩子自己做時間的主人;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今日事今日畢,決不能拖到明天;凡是孩子合理的需求,一定要兌現家長的承諾;當孩子在規定時間獨立完成時,該表揚的要表揚;凡是孩子遇到困惑時,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孩子惜時守時,就會讓孩子明確責任,學會擔當。

透過培養孩子的時間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培養孩子的學習力,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訓,班有班紀。這一學習過程不僅是單純的文化知識、書本知識的學習。而是涵蓋了孩子在語言表達、生活習性、時間觀念、親情關係、選擇權利等方面的綜合學習和時間活動。學習是為了成長與成才,成長是為了未來與進步。在家庭,孩子的學習是獨立性很強的學習;在學校,孩子的學習是集體性的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培養孩子在集體學習中的講規矩、守秩序的良好的意識行為,首先需要家長不能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只考慮自己,更要考慮他人的心理感受,既要培養髮展的獨立自強,又要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的原因不在智商,關鍵在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變苦學為會學,變情緒化學習為自覺理智的學習是孩子學習規矩養成的關鍵。

透過培養孩子的學習力,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透過和諧孩子的親情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的教育,做家長的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交給長輩,更不能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依靠學校。血濃於水,做家長的首先要學會陪伴孩子,讓孩子在陪伴中學會愛,懂得愛。有了愛心的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他都會有陽光的心態,有向上的人格。他一定會是讓大家放心、喜歡、認可的孩子。建構家長和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門藝術,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大人有愛的權利,孩子也有愛的權利,只是愛的範疇不同罷了。沒有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就很難贏得孩子對家長的尊重;建立家長和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永遠要明白,關係第一,教育第二。好關係勝於許多口頭說教,家長的行為規範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孩子,要求孩子先從規範自己做起。

透過和諧孩子的親情權,造就孩子的規則意識。

家庭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是一種大智慧。“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長在冷靜、理性思維中探索適合孩子發展路徑的新路子。規矩需要共同遵守,家長要做好榜樣;給孩子定規矩,要具體可行;遵守社會公德,需要大人孩子一起遵守;無論家裡還是公共場所,要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行為,實施事事處處以身作則;教孩子懂規矩、守規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就是知行合一,獎懲分明;就是及早和孩子約定,讓他們知曉規矩;就是堅持在規矩面前不讓步,遵守規矩就是堅持原則。既然是原則,就不能談條件,不能講悲憫,這是家庭教育中,為孩子贏得成功人生的基礎性工程。

家庭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是一種大智慧。

3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吐厲害怎麼辦?這些緩解孕吐的方法,孕媽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