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天為你講述公益與美好生活故事

我們來這世上,值得更好的活,值得更多美好的相遇

----------------------------------------------​

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

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

吉田穗波,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主任研究員,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大學院碩士,名古屋大學博士,還出了自己的書。

這是一位生了五個孩子的年輕媽媽做到的事。

吉田穗波與她的寶寶

2004年,吉田還只是一名婦產科醫師。和大多數工作的媽媽一樣,生活開始十分忙碌。她要在工作,幼兒園和家之間勞碌奔波,焦慮糾結。

特別是當她的大女兒在一歲時,因肺炎引發氣喘需要陪伴照顧,她的生活就更是沒有一點私人時間了。

這讓她更覺得緊迫。她有自己想做的事。但如果要等到有時間再去實現,那豈不是很容易一輩子都沒機會了?

於是她跟家裡說,我要到哈佛去念書。當時,大女兒才兩歲,老二也只有兩個月。

平時上班時間是朝九晚五,每天上下班要花三個小時在路上,通常下了班、接了小孩,回到家已經七點。

但即便這樣忙碌,從準備考試到考取哈佛,吉田也只花了半年時間。期間,她還懷上了第三胎。

2008年,吉田帶著三歲、一歲和一個半月大的三個女兒,和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頓。因為吉田執意要去留學,於是她的丈夫也辭掉了工作,跟著她一起去了波士頓留學。

兩年之後,吉田順利取得哈佛學位。而讓人想不到,留學期間,她又懷上了第四胎。

2012年,學成歸來,吉田還出了書,就在她的著作《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出版之際,她的第五個孩子出生了。

全家福,看孩子們笑得多燦爛,幸福的一家子~

“工作”、“留學”、“兒女成群”,任何一項對一般人來說都很艱難的任務,吉田卻漂亮地同時完成了。這一切,都得益於她獨特而高效的時間管理術。

NO.1 忙不是障礙,是更進一層的大門

當吉田還只是一名臨床婦產科醫生,她的生活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

家裡瑣事一大堆,大女兒又哮喘住院,“一根蠟燭多頭燒”,吉田深感雖竭盡全力,但工作狀態卻依然不理想。在不進則退的職場環境中,吉田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應該做點什麼。

於是去國外進修的想法出現了。這就是哈佛就學之路的開端。

忙成這樣,還要去進修?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越沒有時間,越會大量湧現的 “想要做那件事” 的強烈慾望。因為忙於工作,你會想有時間讀本書,因為忙於育兒,你會想出去旅行。

而這個想做的事情則是你來自於內心深處的願望。這個時候,是開始做想做的事情的最好時機,沒時間正好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因為“想做事”的能量此時在心底漲到了最高點,而“諸事不順”造成的抑鬱卻成了助燃劑,正是引爆這股能量的絕佳機會。

對於不想放棄職業的媽媽們來說,在某一個階段重新思考和規劃職業,這是件很重要的事。在職業的低潮期,正確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找到原因,才能將不利轉化成有利的局面。

NO.2不是陸續來,而是想做的事情同時進行

有了想法,就要開始行動。

工作,育兒,哈佛進學,吉田的生活只有一個字:忙!而湊巧的是,在那期間吉田又懷上了第三個孩子,於是她又多了一項使命:懷孕待產。

很多人在面對這麼多工時,會為選擇什麼,放棄什麼而糾結。但人生那麼短暫,一件件做,怎麼能做得完!所以吉田選擇的是And的方法,而不是Or。

正如鍛鍊與工作一樣,不少事情同時進行反而能兩全其美。想繼續工作、想留學、想當個兒女成群的媽媽,這是吉田人生的三大理想,它們不是各自獨立,而是像三根絲線交織互補,強化了吉田的生命。

不去期待做到“工作與生活平衡”,因為它們不是放在天平兩端的壁壘分明,而是經常亂成一團。

“不得不做的事情” 要靠 “想做的事情” 來解脫,而正因為專心投入“想做的事情”,“不得不做的事情”帶來的痛苦才相形見小。在不同事情的交替刺激下,更能讓鬥志昂揚,增加廣度,才能有放鬆的機會。

同時進行,才能一次搞定。亂成一團,才能雙管齊下。難捨難分,才能兩全其美。

NO.3 期限?加速的動力而已!

其實從吉田決定要去哈佛進學,到考試,這中間只有半年時間而已。這也就意味著,吉田要在半年時間裡完成申請複習考試的所有程式。

很多人一看到只有半年就會想放棄,但對於吉田來說,這個半年的期限,正是她能夠成功留學的原因之一。

切換開關,打定主意“動手做!”、“向前走!”,並採取行動,你就能感覺自己脫胎換骨變了個人。

有期限限制,便能發揮 “臨陣磨槍” 的狂熱,這是提升自我的原動力。期限是讓人加速的要件,正常速度無法完成的事情,只要加速就能成功。

只要能張羅好情緒,全力聚焦在想做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就能過濾掉自己不想聽的雜音。

NO.4 沒有25小時,時間如何才能夠用?

所有事情同時做,最大的困難,自然是時間的問題。

吉田把任務按照重要度和緊急度進行了區分,明確自己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事情,會有最好的效果。這樣一來,她就能對想做的事情和必須做的事情進行合理安排。

給大家看看吉田的時間表:

(吉田以一週為單位,每小時再細分割出三十分鐘,每週一早定出一週的行程計劃)

Step1:分不同主題,把應辦事情清單全部列出並編號

Step2:觀察行程表,用紅筆圈出自由時間(她的自由時間一般只有早上孩子起床前和通勤和午休時間)

Step3:把應辦事情的編號,參考優先度、緊急度、所需時間,填入紅圈中

幾顆大石頭、一堆小石頭和細沙,怎樣能在空桶裡裝進最多的東西?當然是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頭,最後倒入細沙。時間管理也是一樣,要先將完整的時段安排給 “大石頭” 即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同時,懂得利用片段化的時間也很重要。吉田會利用午休、電車中間隙等零碎時間完成的一些應辦的雜事,比如寫上計劃書的名字、日期,吉田的時間計劃表都是細分到15分鐘的時間段。

這樣一來,她就提高了時間密度,把零碎的時間都積累起來。而當她對零碎時間做到快速專注後,時間就為她所用了。

把時間價值放到最大,不是單純的在一定的時間裡塞滿該處理的事。比如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吉田絕不在他們面前工作,而是全心陪伴。在她看來,這樣才是將這段時間價值最大化了,對孩子們的愛是吉田堅持努力的動力來源。

吉田這樣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的時間利用法,無疑會效率最高。善用時間,真的能夠改變人的每一分鐘,每一天、每一年甚至整個人生。

NO.5 不執著於固有規矩,就能生出時間

作為母親,自己能充分掌握的時間特別少。

所以在哈佛備考期間,吉田特意對作息時間做了調整。她每天和孩子一同入睡,但清晨三點就起床,孩子們一般會在六點起床。也就是說,每天早上,吉田會有三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可以集中精力做想做的事情。

早晨好不容易擠出的時間,總不能再拿去做家務瑣事吧?但如果不做,又會影響正常家庭生活,怎麼辦呢?吉田的解決辦法是請保姆幫忙。

其實接受別人幫助也是一種能力。家事沒空做,可以找人幫忙,自己可以騰出時間專心於其他任務。藉助外力來解決困境,改善局面。如果你能從另外角度想,向某人尋求幫助也代表一種信任,被委託被依賴的人也許會感到十分高興。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時間很少,會不會是被所謂的“常識”偷走了時間呢?例如,日本女性每天花在家務時間很多,因為社會對女性做家事的時間和品質的標準都很嚴苛。

但如果你想有一些時間做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考慮適當降低一點要求。所謂的常識和規則如果成為了前進的羈絆,那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反思,勇敢地捨棄。

如果我們能夠捨棄到所謂的常識,建立起自己的規則,也許就能夠專注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NO.6 不讓小壓抑澆滅鬥志

沒有人可以一直熱情高漲,我們都有無法專心工作,唸書也不如往常順暢的情況,這時候,就要列出“在意事項清單”。

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比如 “今天有個人批評了我”,這種心頭上很在意,或者會有點抑鬱的事情,都應該列成清單,因為 “小壓抑會奪走超乎想象的大能量”。

每逢必須專心做事的時候,真正礙事的通常不是大煩惱,反而是些讓人如鯁在喉的小細節。

這就如同跳躍前的助跑,要想專注某件事情,就必須妥善利用專注前的時間,處理掉這些小事情。

NO.7 只要不放棄,總會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經過一番努力,吉田終於獲得了哈佛的通知書。短暫興奮後,隨之而來的是問題:孩子保育、醫療費用,租房子,文化差異。

比如,吉田穗波每週末都要去圖書館學習,三歲的大女兒跟丈夫在繪本專區玩,她揹著一歲的二女兒,在閱覽室做題庫。

但二女兒不可能讓她乖乖背一上午,不是手舞足蹈,就是咿咿呀呀。因為擔心吵到旁人,吉田穗波只好拿著單字卡,在圖書館走來走去,分散女兒的注意力。

好不容易二女兒安靜了,馬上換大女兒跑來說肚子餓,她就要出去買飯糰或麵包,帶孩子到公園吃完....

問題一個接一個出現,讓吉田在繁重的學業之外疲於應付。但吉田憑著 “決定做之後,大腦會主動找出路” 的信念,一個個解決了這些問題。

吉田沒有被行進路程中出現的挫折和問題困住,因為她知道,我們雖然是用腦袋思考,用腦袋煩惱,用腦袋踩剎車,但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光靠腦袋想是不夠的,要真正去做了才能明白。

只有先衝出去,才能有機會慢慢修正軌道。

“我覺得人生就像快速踏行的單車,如果中途停止了,會容易摔倒,但如果能一直保持行駛的狀態,就可以持續走下來,我想這也算是我能夠走到今天的祕訣。

願每個,正在承擔或即將承擔媽媽角色的你,都能像吉田一樣,隨時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懼無悔,永不放棄去追逐屬於你自己的夢。

- End -

人生在世,值得更好的活,值得更多美好的相遇!

最新評論
  • 1 #

    最後一胎才是兒子?或五個全部是女兒。感覺她生孩子跟玩兒似的,別人生孩子養孩子跟打仗一樣。

  • 2 #

    說到底還是需要家人支援

  • 3 #

    有沒有人覺得就是為了生兒子

  • 4 #

    沒有任何參考度,這是個例中的特例。最重要的第一點是:這個女人有著先天最好的身體素質,和多得溢位來的精力。就這一點就打敗絕大多數人。成功的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身體條件過硬,精神頭十足。睡到凌晨三點就爬起來,一般人偶爾一次可以,天天如此可能嗎?還有超強的記憶力,這些都是先天需要具備的素質,然後再說努力和充分管理時間的事。看看就好了,照著來試試,三天沒睡夠你就趴下了。

  • 5 #

    這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人,認真努力的人,所以做什麼都是全力以赴,啥都沒落下。

  • 6 #

    只有先衝出去,才能有機會慢慢修正軌道。“我覺得人生就像快速踏行的單車,如果中途停止了,會容易摔倒,但如果能一直保持行駛的狀態,就可以持續走下來,我想這也算是我能夠走到今天的祕訣。

  • 7 #

    家務是最費時的所以她捨棄了 我們大部分時間花在家務上 這就是區別

  • 8 #

    這背後沒有丈夫的支援,保姆的幫助,是萬萬做不到的。不管怎樣,給達人點贊!

  • 9 #

    不理解,一個孩子都讓我焦頭爛額了,不知道她是怎麼帶5個孩子的

  • 10 #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總結自己為什麼會的癌症時,其中一點就是“突擊做事”,很傷身體的,不可取。

  • 11 #

    還是有錢,沒錢誰幹生真多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讓孩子邊玩邊學,“一心兩用”是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