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玩”,是孩子的最愛。不少孩子會在玩兒的時候突發奇想,提一些讓爸爸媽媽意想不到、甚至連他們自己也沒有關注過且回答不了的問題。4歲的睿睿就給媽媽出過類似的難題——睿睿家裡養了一隻小烏龜,他每天都給烏龜餵食。一天他突然問:“烏龜有沒有耳朵啊?”媽媽被問住了,但她靈機一動,說:“我們一起找找吧。”母子倆趴在烏龜邊上看了好久也沒找到,睿睿有點不耐煩了:“太小了,看不見。”媽媽故意盯著烏龜自言自語:“是啊,要是有什麼東西能讓烏龜變大一些,就能看清楚了。”聽媽媽一說,睿睿頓時高興了起來,他拿著放大鏡對著烏龜仔細看了一會兒,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點”,隨即拍著小手跳起來:“找到了!找到了!”媽媽看了看若有所思地問:“那個小東西確實很像耳朵,可是,我們怎麼能斷定它就是烏龜的耳朵呢”睿睿想了想:“它的樣子像。”媽媽啟發他:“我們能用自己的耳朵做什麼呀?”睿睿恍然大悟:“在烏龜旁邊弄出點聲響,看看它有反應,不就可以證明那個小點是不是烏龜的耳朵了嗎?”於是,睿睿敲起了小鑼,果真烏龜動了幾下。但是,媽媽仍就說不能因此就確定它是耳朵,睿睿想了想說:“那,我們看看《十萬個為什麼》裡面是怎麼說的吧。”……

我們常說,孩子就應該玩兒,但怎麼玩兒,能讓孩子既高興、學到東西,又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確實是有學問的。像睿睿媽媽那樣,在玩兒的過程中,鼓勵孩子提問、引導孩子去發現,並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探究、學習,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專心、耐心和細心的品性,這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沒有“灌輸”痕跡的學習,是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的真正的早教。

親子游戲是早教的最好的載體,孩子可以在學中玩,玩中學,家長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比如孩子喜歡響聲,父母就給他準備不同質地的鍋、碗、盆、杯子,讓他敲,引導他感受不從材質發出的聲音有哪些差別,培養嬰幼兒的音高的感覺;如果孩子對抽水馬桶好奇,就講講馬桶幾個開關的功能,讓孩子知道“抽水馬桶的水箱怎麼用了還會滿”的小祕密。這些讓孩子共同參與的遊戲,培養的是孩子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親子互動加強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有利於培養他們健全的心智。

孩子從學著玩兒到會玩兒,再到能玩兒出花樣,這個過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說到底,早教就是在“玩水”“玩米”等活動中教孩子怎麼生活、教孩子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而不是企圖靠機械地訓練在短時間內提高孩子的智商,嬰幼兒的發展不能超越自身的成長階段。家長作為實踐者,需要科學的理念、認識,並掌握正確的方法,在玩兒的過程中給孩子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同時,要多帶他們去大自然裡走一走,去觀察樹葉的形狀、花朵的顏色、小螞蟻是怎麼爬的、兔子和小雞吃東西的樣子有什麼不同……只要父母用心,孩子就能從玩兒中受益。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預防寶寶肺炎,不是給孩子多穿衣服那麼簡單!最關鍵的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