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腦力時代,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看似能夠掌握無限知識,而事實卻是,我們的“原始大腦”已經不堪重負。
只要我們的手機線上,就沒有閒暇的可能;獲取資訊的便利性增加,卻讓我們懶於記憶;大資料時代,從資訊到購物,我們都在被“計算”、被“推薦”,似乎已經不再需要思考。
我們看似變得更聰明瞭,實際上記憶力衰退、疲勞甚至抑鬱。焦慮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旋律,忙忙碌碌卻似乎看不到希望,好像我們的人生就只能這樣了。
如果問一個成年人:
你是否相信,我們其實擁有無限可能?
大多數人會猶豫,因為我們內心似乎難以相信自己的潛能。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有許多人,超越了我們的常規想象,登上了我們難以企及的高峰,並且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天賦。
大腦受損的男孩有一個小男孩吉姆,在幼兒園時因為意外墜樓,大腦受創,之後,他的記憶力變得極差、很難集中注意力,他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嚴重落後於同齡的孩子,老師無奈地嘆息“這個孩子的腦子壞掉了。”在吉姆勉強上了大學後,他渴望透過閱讀來突破自己,卻因為過於疲勞,從臺階跌落,頭部再次受傷。
兩次大腦受傷,讓吉姆深陷痛苦和絕望。他一直認為,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才能夠讓自己集中注意力,跟上同齡人。然而,“集中注意力”、 “再努力一點”,對他來說,只是無法實踐的天書,他的未來,似乎註定黯淡無光。
一個大腦受創的孩子,是如何成為世界級的健腦教練和學習專家的?
吉姆在書中,描述他的一位朋友的父親,在瞭解到吉姆的夢想之後,對吉姆的鼓勵:
他說:‘你距離這份清單上的每件事情也就差這麼一點距離了’......他只是把兩根手指分別放在我的腦袋兩側。他之前說的距離,實際上是我腦袋的寬度。
我們的大腦擁有無限潛能。
吉姆將他的經歷,彙集成了他的新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在書中,他分享了一整套強化學習能力的方法,為我們揭開“逆襲”的神秘面紗。
3M如果你沒有在學習和生活中充分發揮潛能,如果你現在的生活和你想要的生活存在差距,解決的方法是:在下述三個方面突破極限或者設定更高的極限。
吉姆在書中,為我們解密了最為關鍵的無限可能模式3M。
第一、是思維模式。
要解決的是“是什麼”的問題,是我們的基本信念、態度和假設;
第二、是內在動力。
要解決的是“為什麼”的問題,幫助我們確認意志和精力;
第三、是方式方法。
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幫助我們系統地完成具體的學習和實踐過程。
在《無限可能》中,吉姆為我們展開了一整個體系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練習,都基於以上的模型。
如果,你是第一次意識到開發大腦的重要性,那麼可以從第一章節開始;
如果,你總是懷疑自己,可以著重從思維模式入手;
如果,你難以持續激發自己的動力,控制自己的精力,可以認真研究內在動力的章節;
如果,你一路嘗試一路受挫,方法方式,也許能夠幫助你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3M看似是從思維到動力到方法的一條線索,實際上,更是一個完整的閉環,很多時候我們很難一開始就說服自己,突破自己幾十年來的思維模式,但是“缺什麼補什麼”是完全可行的,我們可以從動力入手,先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奮鬥要拼命?或者先從一些持續的正面行動、小成就開始,讓自己慢慢看到內在能力的不斷提升,從而更有激情,更相信未來。
因為我的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所以就從這個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無限可能》在家庭教育視角下的應用。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強烈建議父母們認真研究方式方法——“學會如何學習”的章節。
這和對成人的建議有所區別。
因為對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模式往往還在形成的過程中,同時,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有限,極少孩子能夠在學齡期建立起成熟的內動力系統。因此,面對缺乏穩定思維模式和內在動力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應該是透過學習過程中具體的方式方法,去提升他們能力。
一方面,學習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加廣闊的視野,有助於他們更加自信,逐步建立思維模式;另一方面,透過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孩子能夠透過積累學習中的小成就,對學習更感興趣,從而逐步激發出內生動力。
所以,我和大家著重分享一下第四部分“學會如何學習”的一些應用。
吉姆在書中提到:
方法方式的極限——你接受的教育和採取行動的步驟並不能有效地帶來你想要的結果。
那麼正確的路徑是什麼?吉姆將如何學習劃分為5個角度,分別是:
如何做到專注?如何有效學習?如何長久記憶?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敏銳思考?
我們今天和大家舉些例子,看看在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有效學習。吉姆在書中推薦了七種簡單有效的學習習慣,其中有兩項,在我的教育諮詢中經常用到。
(一)主動回憶主動回憶不同於聽寫、填空和選擇,而是一種沒有提示的、完全的複述。
有效的主動回憶,是安排出足夠的時間,背誦或者寫下自己學習的“所有內容”,進而檢查自己的記憶情況。
這個步驟對於記憶性的內容必不可少。
很多時候,孩子們是在看到了題目或者選項後,才去回憶相關的內容。這樣的記憶是被動的、零散的,考到哪裡算哪裡。所以很多孩子和家長常反映說“還有很多知識漏洞”,所謂漏洞就是因為我們的記憶還不夠全面和主動。
據對於多個高考狀元的研究表明,真正的高手,會透過一道選擇題,去回顧課文中所有與之相關的知識點,下一次,再遇到類似領域的選擇題,就再全部回顧一遍。這個過程看似枯燥,卻能夠真正讓你的知識點全面鞏固下來。
打個比方,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遇到這樣的題“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我們將洋務運動的所有知識點,包括背景、時間、起因(導火索)、人物、事件、口號、轉折、結果、啟示全部複習一遍。
接下來,過了幾天又遇到“洋務運動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什麼?”就把剛才所說的從背景到啟示的內容全部再複習一遍,這一次,先默寫(可以不用全文,只要用思維導圖或者邏輯結構的方式來表達),針對疏漏的部分著重複習。第三次,當我們再遇到“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時,再次默寫,找到疏漏進行復習。
有同學會問,那我把試卷裡面所有關於“洋務運動”的題目都總結起來,一起復習不就好了?
這樣的方法當然可以,因為它幫助從不同的視角強化對於“洋務運動”的記憶。只是蒐集題目本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其次,根據研究表明:
初始學習階段包括重複學習和對所學習內容進行至少四次強制回憶測試。
因此,即便你把題目全部彙總起來,我們也建議你進行至少四次的整體複習。
因此,考慮到最高效的方法,是可以在筆記本上用第1頁記錄遇到的同主題、不同角度的問題,之後用2-4頁,分別進行四次的全面複習,標出遺漏點,第5頁再進行一次完整的記錄。今後再遇到的同主題,就在第1頁繼續記錄,同時快速翻閱2-4頁遺漏點,和第5頁的全面資訊。這一個主題,才能真正內化成為你的知識框架。
(二)注意做筆記吉姆在《無限可能》裡使用“TIP”來描述做筆記的三個關鍵點。
“T”表示“思考”。
真正的思考並不是從老師開始講課開始的,而是應該在進入教室之前就做好準備。
換句話說,要實現真正高效的課堂學習,必須進行預習,而且預習並不是讓我們先看一遍課本,而是我們必須知道,下一堂課的主題是什麼,我們可能會學到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這些?
帶著一定的假設,才能讓孩子在課堂上抓住關鍵點。
心理學家比約克夫人曾經做過一個很有趣的試驗,她給孩子們一份試卷,考“即將要學”的內容,一頭霧水的孩子們當然考得一塌糊塗而且怨氣滿滿。然而,今天后,當孩子們進行課後測試(測試題不同,不存在洩題等問題)時,他們的表現超出沒有“預考”的孩子10%。
這是一個重要的預兆,展現出預習的關鍵意義——提前思考。
“I”代表著識別。
吉姆在書中提到,要識別最重要的內容。
在我看來,識別的基礎同樣也是預習。透過預習,讓孩子知道哪些內容在書本上有,是不必抄的,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我們抄筆記的數量,讓我們可以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更多互動。
“P”表示排序。
如果說“T”和“I”分別代表著學習前的思考,和學習中有針對性地記錄筆記,那麼“P”則意味著在學習之後的複習。
吉姆提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將紙張劃分區域,左邊記錄聽到的觀點,右邊寫下自己的見解,為什麼要學習它,要怎麼應用它。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我建議孩子們使用康奈爾筆記本,它分為三個區域,可以方便的記錄,分析和總結。
第二,吉姆認為,好的筆記,最好使用自己的語言。
因為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能最為深刻地理解它的內涵。
我們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一種“費曼技巧”,強調的也是“以教為學”,因為當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將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時,就說明他真正理解了。
所以我們常建議家長們,不妨讓孩子來教教我們,今天課堂上學到什麼,當他知道回家以後自己要教父母,他們也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
此外,我補充一個建議,就是要建立筆記的框架。這個框架,不僅僅是這堂課本身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在一本書,一個學期,甚至更長空間時間內的框架。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筆記,要成為我們龐大的知識體系中的一員,它要有它的位置,以及它和周圍其他知識的關係。唯有串聯,才能穩固。
在人人都拼命,家家都重視教育的今天,拼重視已經不夠了,我們要掌握足夠有效的方式,才能真正幫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