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詩經》中曾說:“天下的許多父母,為了養育兒女而積勞成疾。”

與此同時,有不少父母把重心都放在了“培養孩子成才”上面,也忽略了孩子是否有感恩之心。

實際上,真正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會先教孩子感恩,再教孩子成才。

不懂感恩,比沒出息更可怕

《荀子》中說:“人在初生之時,根本無所謂善與惡。”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一個人到底是向善還是向惡,很多時候就看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究竟有沒有培養起感恩之心。

懂得感恩國家的人,會試著去造福社會;懂得感恩耕種的人,就不會浪費糧食;懂得感恩父母,就會為了不讓父母失望而努力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說,懂得感恩,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

反觀一些社會新聞,有的小孩動輒就對長輩大吼大叫、拳打腳踢,試想:如果小孩懂得感激父母的辛勞,他們還會做出這麼大逆不道的行為嗎?

《增廣賢文》有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一個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懂得感謝父母付出的人,與一個沒有思想、只有本能的動物有何區別?

人們常把忘恩負義的人稱作“白眼狼”,那麼,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可怕在什麼地方呢?

英國詩人莎士比亞的這句話說得很好:“兒女的忘恩,就像你的一隻手把食物送進他的嘴裡,他一張嘴卻把你的這一隻手咬了下來。”

生活中那些只知啃老、不求上進,甚至父母不給錢就對父母拳腳相向的人,本質上就是缺乏感恩之心。

孩子之禍,父母之錯

正如《荀子》所言,人一開始是不懂得善惡之分的。那麼,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幾乎就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忽視了這方面的教育。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懂得感恩父母,就是認為父母給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而使孩子產生這種假象的人,正是作為家長的我們。

孩子一哭鬧,有的家長就著急忙慌地送上好玩的、好吃的;孩子與同學產生矛盾,有的家長不問青紅皂白,過分袒護自家孩子……

諸如此類的行為,都會讓孩子產生認知偏差。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

我們作為家長,與其等到將來孩子長大了,再來感嘆孩子不懂感恩,不如從現在開始,學著恩威並施,注重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如何培養“懂感恩”的孩子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天下的大事,都是在細節中一步步形成的。”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細節來入手: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作為家長,無論是在家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是在外面對待飯店的服務員,當對方為我們做了些什麼事的時候,要懂得感激對方。不要“有求必應”。人的慾望與年齡無關,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家長不能因為孩子一開口,就忙不迭地答應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很多東西,是要靠自己爭取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哪怕是看一部電視劇,也可以讓孩子學著思考劇中人的對錯和善惡。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孩子才能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恩”、為什麼要“感恩”。

學會感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對孩子進行長期的觀念灌輸。在學會感恩之後,孩子才會用好成績、好工作來回報父母。

結束語

《顏氏家訓》認為:教育一個人,要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進行引導。

孩子在幾歲甚至十幾歲的時候,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型——這是孩子最容易走歧路,也是最容易被塑造的時期。

作為家長,希望孩子有出息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首先,要讓他們學會感恩。這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回報父母,更重要的是,孩子會在將來的工作、人際交往中,受益良多。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們攜手爬出餵養怪圈,萬物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