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幾年,“虎媽”這個名詞十分流行,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各種育兒書中,都屢見不鮮。

有朋友給我推薦了那位著名“虎媽”華裔媽媽蔡美兒的《虎媽戰歌》一書,裡面的內容真的令人歎為觀止。

換做沒娃時,我肯定沒這種共情,甚至還可能皺著眉嘀咕一句:“孩子太慘了,怎麼攤上這麼嚇人的媽媽。”

但如今卻對這些看似苛刻的育兒經驗,佩服得五體投地,畢竟養過學齡娃後,對一切都深有感悟,更不用說這位虎媽成功把兩個女兒都送入了哈佛。

以前看新聞介紹易烊千璽的成長道路,媽媽帶著才2歲的小千璽輾轉來到北京,帶他穿梭於各種學習班與特長班之間。

有時路途就要2小時以上,但媽媽不覺得苦和累,只是咬緊這口氣,一定要為孩子掙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其後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從TFBoys出道,再到以專業文化雙第一的成績考入中戲、金像獎提名,他證明了自己!

之所以這麼拼,我相信易烊千璽的媽媽最根本的出發點,還是希望孩子不要受未來幾十年的苦。

我自己也經歷了陪娃走過一次幼升小的熱血特訓、輔導娃日夜奮鬥在作業前、拿到了學生生涯的第一次大考滿分試卷。

每個人的教育觀念都不同,我覺得求同存異也很重要。

讓孩子快樂成長重要嗎?當然重要!可是人類的快樂有時候很表層,甚至很短暫。

背二十個單詞和看一集劇,當然是看劇更快樂,做一頁數學題和海洋球樂園玩一天,當然是海洋球樂園更開心。

當你選擇了某種表面而短暫的快樂,最終可能在幾年或是十幾年後,收穫無法回頭的痛苦。

可能有人會忍不住指著我說一句:朵媽你這不就是新晉“雞娃”媽的自我概述嗎?什麼是雞娃?字面意思就是拼命給娃“打雞血”,恨不得二十四小時帶娃學習刷題穿梭於各種培訓班之間。

我曾經無數次聽到關於輿論對“雞血”家長的控訴:“應試教育的幫兇、孩子童年的摧毀者、教育焦慮的罪魁禍首”

初看似乎很有道理,但細思其實就能發現這些指控空洞而蒼白,把真實的問題包裹在紙面之下,把矛盾轉向“承受者”。

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簡單明瞭地道出了絕大多數執著於“雞娃”家長的心情:比起雞娃的“惡”,你能接受不雞娃的痛嗎?

是的,究根到底,我作為一個媽媽,在肉眼可見的已知未來,我並不想讓孩子去承受那個“不雞娃”的後果。

這群龐大的二本畢業生,面臨著更嚴峻的就業壓力,在高不成低不就的職業市場,默默下沉到社會最基層,勉強做著不好也不壞的工作。

是不是看得人膽戰心驚?

實際上無論是“小鎮做題家”還是沉默的二本畢業生,他們本身已經處於我國社會的學歷top檔。

統計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現有的本科生人數,實際只佔我國總人口的不到5%,而即使縮小到21-35歲的人口中,這個比例也只是26%左右。

也就是說,四分之三的年輕人都無緣本科。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寫到過,以我所在的長沙市,這幾年的城區常住人口中適齡學生的普通高中升學率只有50%多一點。

有接近一半的孩子,在中考這一關就會被刷下,更遑論參加統招高考了。

所以關於孩子升學的“雞娃”焦慮,根本不在於家長本身,而在於整個上升渠道。

學校少教的內容、少考的測試、少排的名次,最終都會雷打不動地從中考和高考中找回。

我自認並不是學霸媽媽,但是在現實面前,我選擇誠實地,做一名有備無患的“雞血”媽媽。

至少我要努力讓娃,不去遭受一時快樂帶來的未來永久的“痛”!

這麼看,我倒是標準的新手“雞娃”媽媽,從各種渠道陸續加入了三個“雞娃群”,開啟了日夜打雞血的學齡媽模式。

在加入這些“雞娃群”前,我想象中的群聊大概就是一群同齡娃的媽媽們,一起給娃學習打卡,分享分享學習經驗。

然而等到加入後才發現,我真是“太傻、太天真”了。

“雞娃群”加了兩週,我的三觀就已被重塑,有些媽媽們的“壯舉”甚至有點顛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知。

堪比上班的日程表

最近體操奧運冠軍劉璇懷著二胎,帶著兒子和老公一起上了一檔育兒綜藝,展示一家的日常生活和育兒點滴。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劉璇這位新晉“虎媽”代表的鐵血育兒方式了。

下面這張,就是在節目中,劉璇給兒子定下的日程課表了:

看看這密密麻麻的學習與鍛鍊安排,劉璇的形象也躍然紙上——一位優秀的時間管理者和一名合格的“雞娃”媽媽。

實際上,現實裡的雞娃媽媽在給娃做時間管理上,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加入的其中一個“雞娃群”,就是帶朵朵去上繪畫課外班時加上的,裡面的家長大多都是帶孩子來機構學一些藝體特長班,交流的也多是相關話題。

低年級的話書法和國際象棋學哪個更好?哪個初中對某某樂器的特長自主招生名額更多?鋼琴or小提琴在五年級前最好考到幾級才更有把握?

到了最後,大家紛紛曬出自家娃的課外學習時間表來——在保證語數外的培優輔導課不落下的同時,一應課外特長培訓班全齊。

並且家長們還做好了最為科學的安排:家有全職媽陪讀還好,如果家長是雙職工,長輩上下學接送的話,那麼3點或3點半這個放學時間,最好就是先去特長班上課。

等到6、7點家長們陸續下班到家,才是輔導作業和學科練習的好時間。

可以說,這個時間表既是給孩子的,也是給家長自己的。能嚴格執行的家長,時間管理能力真比上班打卡還要強大。

最全的資料站與資訊網

相信很多加過“雞娃群”的寶媽跟我的初衷類似,最開始,都是衝著群裡的各種資料去的。

從各個區牛校的各種測驗題到考試試卷電子版,說是應有盡有也不為過。

於是有意思的來了,在這裡,你可以從嶽麓區無縫對接到芙蓉區的課程進度,也能瞭解到不同學校最近在用哪本教輔。

我也是在看群聊的內容時才知道,原來整個長沙,只有芙蓉區的公辦小學在一年級有開英語課,其他區的公辦小學都要到二年級才開課。

這麼想想,雖然不管學校幾時開課大多家長都會送娃去課外提前學習,但學校裡開的主科,對孩子的感觀影響還是蠻大的。

在這裡,家長們還會互相分享好的課外輔導班,具體到哪個區的哪個校區,師資如何、價格價效比和孩子體驗,說是全能免費“諮詢”群都不為過。

而小低年級的家長們,還會給正在準備幼升小的家長做功課,學校怎麼選、幼小銜接怎麼做?

作為過來人,大家都極力為後來者“發光發熱”。

人在什麼時候最自在?

當你周圍都是與你理念相近,追求類似的人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會輕鬆許多。

說實在的,我在“雞娃群”裡找到了難得的平和心態,因為我不需再遮遮掩掩又給朵朵報了什麼新的輔導班,以免在崇尚“快樂教育”的親朋間引起尷尬。

可以大大方方地與其他家長交流“雞娃”心得,不會被熟悉或陌生的人話裡話外指責“摧殘孩子的快樂童年”。

我也可以愉快地承認,我喜歡看到娃的滿分試卷,而看到孩子某科作業又在做同一題時犯同一錯誤,我也可以直接地發表自己的不滿牢騷。

“雞娃群”裡的家長們某種程度上,有著最大的共情,不同的娃,同一個目標,大家都在努力奮鬥著。

對於“不雞娃”在未來肉眼可見的痛苦,大家都還是寧願在今天做個“雞娃”的惡媽媽。

孩子的成長就像跑一場馬拉松,許多人都堅稱不能起步就衝刺,否則到了結尾就沒有力氣跑了。

然而這些人總是忽略了,這場馬拉松在半程時就已經設立了一次淘汰,當你在前半段慢悠悠“節省力氣”時,你可能已經失去了後半段的參與資格。

“雞娃群”並不完美,然而不“雞娃”的家長,在未來卻可能面對著孩子越來越少的選擇之路。

1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貴婦圈幼兒園一年14萬,到底教些什麼?網友:看完我“自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