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席慕容也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沒摸過樹的皮、沒踩過幹而脆的落葉,我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
確實,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小時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孩子去親手觸控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戶外弄髒自己的褲腳。
孩子小時候最大的天性是什麼?是玩!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在玩中找自己的興趣並發現自己,父母或老師則需要從中觀察引導孩子。玩是孩子童年最重要的事,這是天性!既然是天性就要尊重。
處理好孩子的玩與學需要父母和老師用心對待,因為二者對孩子發展都很重要。學習讓孩子獲得書本知識,玩可以培養孩子與其他夥伴相處的能力,這些對孩子們的成長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美國斯坦福大學專家對孩子玩的意義做了如下總結:
1
玩可以給孩子提供與人相處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較早地進行社交,孩子透過和同齡人之間的玩耍可以瞭解夥伴情緒的變化。
2
玩耍對於幼兒情緒的調節與控制也能起到很好的鍛鍊作用。比如說幾個孩子在玩同一個玩具時,孩子需要等待輪到他的時機,這就是一種自我調節能力。當孩子感到比較沮喪、心情不好時,需要有一種自我的控制,而不是立刻把這種不良的情緒宣洩出來。
3
玩耍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透過玩耍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從而促進孩子肌肉的發展。比如說去拿筆畫畫、扣小紐扣等動作,就主要由精細動作構成。另外,如果孩子為了取出玩具櫃裡的玩具,而跳起來去拿時,就是對其大動作的訓練。
4
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可以學會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會積極主動去思考如何解決,比如如何將積木壘得更高、拼搭出更復雜的造型等;當多名孩子在一起玩集體遊戲的時候,為了公平地玩耍,他們也會建立一些規則,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他們也要不斷地想一些新的辦法,讓這個遊戲繼續下去,而不至於中途中斷。這些都將為成年後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孩子的玩裡隱藏著大學問,雖然孩子才是主角,但粑粑麻麻們全身心地投入與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你的陪伴,孩子會玩得更帶勁,也會因此而擁有一份健康的心態。
家長應該如何充當一個優秀的玩伴呢?1
多問開放性的問題
玩耍是孩子的國度。進入孩子的世界,你除了多聽,還應開放自己,多問多學。不要假設孩子和你有一樣的想法,也不要急著先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常常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太陽可以是綠的,雲也可以是黃的,爸爸媽媽有了這樣的包容力,孩子更能擁有他自己。多問問孩子在做什麼,瞭解他的想法。
2
遇到問題,試著讓孩子自己解決
遊戲也是日常生活的縮影,孩子也會遇到問題和困難。爸爸媽媽可能會不自覺地幫他解決問題。其實遊戲是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搬不動他整箱的積木時,可以問問孩子“怎麼辦呢?”,多些耐心,你可能會和孩子一起享受他開啟箱子,搬出積木,解決問題的得意與驕傲。
3
表達對遊戲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遊戲沒有興趣,遊戲當然不會好玩。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勉強他去玩他不感興趣的遊戲,很容易玩不下去。倒不如和孩子商量著玩,玩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遊戲。爸爸媽媽在陪孩子游戲時,要和孩子一樣真誠投入、非常專心,短時間完整的注意力投入,比長時間的敷衍來得更有力量。
4
積極的傾聽
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注意自己,而且越多越好。傾聽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和愛意,讓他更想展現自己。孩子在遊戲中所表達的可能有它潛在的涵義,爸爸媽媽多花些心思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收穫的可能是孩子想對你說卻不敢或不知如何開口的心裡話。在傾聽中,讓孩子帶領你去看他所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