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段楊瀾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吉爾博的訪談,談話間楊瀾問教授:自己手頭事情太多,常分不清主次怎麼辦?
吉爾博特教授回答說:”10年以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專案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1小時而後悔。“
的確,在當代社會,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忙碌的工作,導致留給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好不容易到了週末,爸爸媽媽休息,終於可以和寶寶呆在一起了,可陪伴的質量也不總是那麼高。
就像《陪著≠陪伴》的影片結尾所說的那樣:
“總以為你偶爾的小情緒不用放在心上,總以為你還小,察覺不到我對你的敷衍,總以為你一個人就可以玩得很開心,總以為每天陪在你身邊就夠了……你卻在我們的‘以為’中漸漸長大,在我們的‘以為’裡習慣孤獨。”
很多父母都和這部影片中一樣,給予寶寶的陪伴都是無效陪伴,比如:一邊玩遊戲,一邊陪伴寶寶;一邊刷劇,一邊陪伴寶寶;一邊辦公,一邊陪伴寶寶......
雖然陪在孩子身邊,但寶寶卻依然像個“留守兒童”一樣。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寶寶正在經歷著“隱性失陪”。
什麼是隱性失陪?
隱性失陪是針對普通意義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意識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兒童養育方面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
具體表現為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隱性失陪的常見表現
常見的隱性失陪包括以下3種類型:
1物質型陪伴:
父母由於忙於工作,無心關心孩子,於是就會出現愧疚、“補償心理”或者是自我安慰。給孩子最好的衣服、食物、玩具,想要什麼,就買什麼。
2虛假型陪伴:
看似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其實專注力並不在孩子身上。可能一邊玩手機一邊和孩子聊天,甚至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3管家型陪伴:
給孩子的基本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不會花時間和孩子溝通。充其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家庭管家。
高質量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在這樣的關係中長大的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缺愛,人格不完善。
社會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父母。
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就會產生焦慮、膽小害羞、暴躁......如果父母在幼兒時期處理不當,可能會在孩子青少年時期爆發。
因此,在孩子幼兒時期,父母給予孩子的有效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給孩子積極陽光的心態,最重要的是一顆感受幸福的心靈,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方法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把全部的時間、精力都給孩子確實不太現實。因此,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全身心投入的陪伴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那麼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呢?
1
每天3小時相處時間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 : 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週21.2小時。也就是說,每天至少要有三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連基本的陪伴時間也沒有,那一定不是稱職的父母。
2
用心度過親子時光
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邊的快樂與幸福。
3
創造更多互動機會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效的互動和交流,而不是把孩子晾在一邊。
春天來了,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踏青、放風箏;夏天的雨後,和孩子一起到公園裡觀察蝸牛是如何揹著小房子走路的;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益智遊戲......
親子互動 · 好物推薦
疫情當前,出不去家門的寶寶可是憋壞了
小馬益智家族的五大人氣益智商品
推薦給各位爸爸媽媽
給你和寶寶的親子時光加點料
01
Ai智慧繪本閱讀器
海量繪本/教材任意讀
翻開繪本講故事,翻到哪頁讀哪頁
中英雙語伴讀播音級發音
安全材質,堅固耐摔
02
迷你百科卡
支援掃碼聽音,中英文雙語教學
北美外教純正英文發音,專業播音中文指導
新增拼音、音標及百科知識解析此條
03
家庭練習冊
聽說讀畫,豐富概念認知。
迷宮挑戰,練習空間線條。
語言表達,鍛鍊邏輯思維。
數理啟蒙,掌握簡單運算。
04
串聯記憶遊戲盒
針對孩子大腦開發黃金期設計
語言/記憶/邏輯/動手能力/專注力
5大能力,一盒搞定
配件豐富,增強趣味性
05
米勒機器人磁性拼圖
“一百個孩子眼裡就有一百個米勒機器人”
用數學中的形狀幾何進行藝術創造
拼貼塗鴉二合一,放飛孩子的想象力
是時候放下手機,和孩子真誠的互動,
你會發現很多“好玩且輕鬆”的時刻,
會讓你比刷手機、看影片更有意義。
不要讓在孩子身上偷得懶,成為你最深的遺憾。
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