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終將是普通人。算了,隨他去吧。”這句話,我說不出口……

VIPKID親子閱讀 今天

三個媽媽六個娃

三個北大媽媽,六個孩子的日常。育兒路上我們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學習、一起越變越好。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靜了,叨叨當媽那些事。

V媽說: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

大部分父母對ta的期望是健健康康。

隨著孩子的長大,

對ta的期望會變得越來越高……

01

週末和幾個朋友吃飯。

我發現中年人的聚會一般是以客套寒暄開始,然後回憶一下大家共同的經歷,而最後都會落在孩子身上。

什麼時候生二胎,幼兒園是公立還是私立,小學在哪兒上,小升初有沒有著落,孩子成績怎麼樣,有什麼特長,省心不省心,未來什麼打算……

一個朋友說:我兒子特別聰明。

給他念兩遍古詩,就記住了,你說上半句,他就能接下半句。

好多故事,我有時候讀錯了,他都知道……

他的孩子三歲多了。

在孩子這個階段,我們一般都會覺得:他們是天才!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3-4歲開始了系統地啟蒙學習,我們逐漸發現,嗨,自己可能想得太多了

他們坐不住、聽不懂、寫不出,好像也就是個普通人

孩子上小學後,天天輔導作業。

無論我們是諄諄教導還是摩拳擦掌,孩子都瞪著或大或小、空洞而懵懂的眼睛,表示我就是聽不懂時,我們可能會懷疑TA不是傻子吧

媽媽們第一次大規模無所適從和焦慮一般出現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

我們會發現做到合格、優秀已經很難了,自己孩子並沒有任何碾壓性優勢。

怎麼辦,怎麼辦?

我絕對不能接受TA如此普通。

於是大家會選擇不同的路徑。

包括我們飯桌上的人,想法也不一樣。

有的人很拼。

分為雙拼-拼媽+拼娃,和單拼-拼爹。

當然,也有瞎拼的,就是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別人幹嘛自己就幹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有的人覺得沒必要拼,順其自然,兒孫自有兒孫福。

我們必須得承認,無論我們做什麼,絕大部分人都成不了愛因斯坦,或者比爾蓋茨,成不了著名的教授,享受不了國家津貼。

絕大部分人,都會是一個普通人。

而當我們很老很老的時候,我們會說:

“什麼普通不普通,只要孩子平安,能常回來看看就好。”

一切又回到原點,回到他們剛剛出生時,我們對孩子的唯一期望。

我們養孩子大概都會經歷這麼一個心理過程:我的孩子是個天才-我的孩子好像有點普通-我不能接受他普通-其實他就是個普通人

當我們知道孩子可能終將普通的時候,我們到底在教育這件事兒上需要投入多少,到底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普通人呢?02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兒上,我的態度是盡力而為。

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 

原因很簡單,沒有人給我的孩子託底。

我名校畢業也沒什麼卵用,沒有ZB、沒有共建校、不是子弟。

和大多數人一樣,從他上幼兒園開始我就得去選擇和被選擇。

人到中年,我知道普通人也是分層的。

有人是選擇普通,而有人是迫於普通。

有人的普通是他人的遙不可及。

有人的普通簡直就是凡爾賽體!

而我們現在讓孩子努力,無外乎是希望給他們未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有人會說:既然宿命就是普通,幹嘛還要使勁學,輕鬆面對就好

之前清華大學的劉瑜副教授發表了一個演講,她的“孩子就是普通人”的觀點愛的人極愛,懟的人怒懟。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因為有人的普通是埋在土裡,有人的普通是站在高臺。

大家理解不同,沒必要針對誰。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起點也是終點,不管曾經多麼偉大,都避免不了生老病死。

所謂大夢一場空,最後塵歸塵土歸土。

雖然結局都一樣,但是我們活著是為了這個過程,來這一遭,都希望活得精彩、活得有價值。

別碌碌無為,還說平凡可貴。

孩子就是普通人,所以才更需要努力,為自己去爭取更多的機會。

“算了,隨他去吧”,這樣的話,我真沒有底氣說。

一個人的出身沒辦法改變,這是命。

我們不是哪吒,我命由天不由我。

我們能改的是自己的運。

對於很多人,靠學習,是可以做到轉運的。

我看過這樣一段話:

書讀多了,就沒人能欺負你了。書讀多了,你就有了飛翔的能力,可以飛過現在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山。書讀多了,即便是沒有達到很高的高度,但能活出自己的價值,有一技之長,起碼不至於啃老。

有人會說:教育是軍備競賽模式,踩踏式競爭,太不健康。孩子以後怎麼樣應該順其自然!

想說三點。

第一,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只是孩子的眼睛和耳朵。

我們應該在早期是孩子的腦子,做教育規劃的腦子。

教育是揚長的,孩子的長是什麼,教育還必須得補短,但是補短補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

你可以不去競賽,因為你也許可以選擇不同的賽道。

如果你去競賽了,卻沒有做到知己知彼,意義又何在呢?

即便孩子可以自然,家長都要緊張起來。

的確累!

第二,順其自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但是“你的自然”和“別人的自然”是兩回事。

教育這條跑道上競爭激烈,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已經達到1000多萬,能進985的5%都不到,都是吃多了想去找踩嗎?

不是!因為高考很壞,沒有高考更壞。

別人逃避競爭,還可以去開個奶茶店,你逃避競爭,可能給奶茶店打工都難。

所以完全“順其自然”可能會搞得自己很不自然。

第三,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同樣的路。

不能完全的順其自然,但是也不能瘋狂地拔苗助長。

所以別總盯著海淀幹了什麼,孩子和媽都不一樣!

人家孩子受得了,咱們自己都未必受得了。

有人會說:清北畢業怎麼了,也有loser

這話說得真是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還有人說:清北畢業怎麼了,就一定快樂了?

不,肯定不是。

比如李雪琴,一個標準的北大人,得過抑鬱症,還是很嚴重的抑鬱症,當年在紐約大學讀研的時候都沒堅持下來。

快樂和學歷、知識水平,都沒有必然聯絡。

我其實挺喜歡劉瑜教授的演講中說的:

“社會中有太多錯誤的失敗觀點,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其實失敗是一個訊號機制,提醒我們該拐彎的時候拐彎,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

特別對,但是你想過嗎,不一條道走到黑的,能從失敗站起來的,都是特別有能力的人。

不然,就只能越走越黑了。

李雪琴想做網紅做網紅,想帶貨帶貨,想轉型成脫口秀演員,就能火。

另外一個我挺喜歡的女性脫口秀演員也是北大畢業的,叫王梓涵。

有人和她說:我要是有你這個學歷,我就不說脫口秀了。

她的回答有玩笑的成分,但是也挺有道理。

03

內卷是今年教育主題裡被反覆提及的一個詞,之前有一個類似意思的詞,叫做劇場效應。

很多人都在焦慮,在抱怨這個人人被“內卷”的年代,努力有什麼價值?效率太低!

但是好像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所以不由自主地在跳,在站到凳子上,在讓孩子上越來越多的輔導班,三歲恨不得就捲進來。

作為一個老大才只有9歲的普娃媽媽,我甚至沒有所謂成功案例,或是速成方法。

但是我經歷過抱怨,焦慮和盲跑的階段,所以我有一個建議:

在跑之前,確定奔跑的方向,沒有方向的奔跑是很危險的。

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在同一個大環境裡往前走,有的人被捲進去了,有的人卻在旁邊走得很好。

我們在成為和孩子一起奔跑的人之前,應該站在孩子前頭,看到遠處。

我們所有的規劃,都是依據孩子個性特點、未來變化來實施,並不斷修正的。

最後回到做一個普通人這個問題上來。

這種心態沒有錯,歷史的長河中,在教科書上能有名有姓的就那麼幾個。

但是普通不應該是懶惰的外衣,普通的內衣應該是努力。

那天我看了一個影片,是兩對羽毛球選手為了比賽中的一個球,反覆膠著。

水平都很高,你來我往。

當你覺得可能一邊要輸了,結果沒放棄,球又救起來了。

但是比賽就是比賽,有輸有贏。

看過這個影片之後,你會覺得高手之間的較量效率太低嗎?

覺得“輸”的人很沒有意義嗎?

肯定不會。

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我們孩子努力的意義最起碼是可以爭取到和高手過招的機會。

至於是否可以成為高手,莫強求。

04

最近特別喜歡一首歌,酸一下,致我們自己和終將成為普通人的孩子們:

“我敬你滿身傷痕還如此認真山水迢迢還奮不顧身我敬你萬千心碎還深藏一吻烏雲滾滾還走馬上任我敬你淚流成河還如此誠懇生死茫茫還心懷分寸我敬你人去樓空還有刀有盾落葉紛紛還獨自上陣”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科醫生:多動症危害這麼大,家長還不當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