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自己所認為地理想預期,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和父母的預期都會有差距,孩子可能達不到,但是很多父母可能都沒辦法面對,因此在失望之餘,總是會對孩子施加壓力,覺得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孩子不夠認真導致的這樣的結果,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也需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目標離孩子太遠了,所以達不到預期導致的,父母是孩子最為親密的人,但是很多時候卻成為彼此最親密的陌生人,因為這些預期,成了彼此之間最大的溝通阻礙。
在對分數過多的期盼之後,父母總是想著靠機械式的和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去幫助孩子達到自己的預期,花很多的時間和金錢讓孩子去上補習班,期望著孩子成績會越來越好,但是折騰了一番之後,發現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更差了,甚至可能都會有點厭學的程度了,但是這樣的惡性迴圈,父母樂此不疲地堅持著,覺得這些努力只是暫時看不到結果,慢慢地會有好的結果出現的,於是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因為這樣變得越來越遠了。
在大多數唯分數論的父母來說,分數似乎成了評價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了,但是其實父母過多地關注孩子成績之後,會忽視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學習能力,其實除了學習之外的可能孩子都特別願意學,但是家長忽略了,讓孩子的生活裡只有學習只有課本,除了這些都沒有其他的樂趣了,生活不止有學習,更多的是生活的樂趣。
因此在家長面對孩子達不到預期的時候,要怎麼做呢?
1、家長在責怪孩子的時候,要進行自我的反思;達不到預期,很多時候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做的目標可能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了,對於孩子來說,難度太大導致的沒辦法達到,而不是孩子不夠努力和進步,所以家長在事後需要反思,反思做的這個計劃和預期是否適合孩子,是否設定地過高,導致孩子達不到。
2、不要給孩子過早的設定期望值;作為父母很多時候看到孩子某一階段的狀態,腦子裡就會出現對孩子的期望值,覺得孩子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斷髮展的,也是有曲線的。
在某一階段內的狀態,不代表孩子這一時期就是這樣的,可能下一個時期孩子就不是這樣的,所以要根據孩子適當的期限範圍內,去幫助孩子建設預期的目標,所以建議家長不要過早地給孩子下定論,不要過早地給孩子設定期望值。
3、不要高估自己的孩子,調整期望值;作為父母經常可能會高估自家的孩子,見到孩子表現出聰慧的時候,覺得孩子就可以達到一定的預期,進而想透過“投資”獲得更大的回報。但我們父母常犯的錯,就是高估了“應該”的可能性,應該就會成為孩子評估孩子的依據,但是更多的是父母自我對孩子的期望值,所以這個期望值可能會出現偏差,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倘若孩子不具備足夠的能力或是興趣,大人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會成為孩子討厭的東西。
當孩子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請好好地進行反思,並且不斷地調整,也不要過早地給孩子設定預期,幫助孩子去實現自我,找到學習和生活的樂趣,所有的目標都要根據孩子自身來設定,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自我負責。孩子的成長是很漫長的,所以請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去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