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抖音上刷到一個搞笑影片,是一個外國人拍的。
他一人飾兩角,先問:“你的父母從來不跟你說‘我愛你’嗎?那你怎麼知道他們是愛你的?”
穿著中國式校服的男孩思考了一會兒回道:“每當這時候,他們會給我打錢。”
別說外國男孩了,任誰聽到都會實名羨慕——愛你就給你打錢,這……大多數人都會相信父母的愛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不是那麼大方,因為中國父母講究窮養孩子,他們認為孩子身上不能有太多錢,否則就會學壞。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問父母要錢,父母總是再三確認孩子要錢做什麼,完了給的時候也不是很情願。
父母認為自己這麼做是對孩子負責,孩子不需要有太多錢,自己衣食住行都給孩子考慮好了。
他們要錢沒有意義,就是浪費,但是父母不知道的是,他們這種態度對孩子來說,某種程度上是羞辱。
沒錢的窘迫感不僅大人會有,孩子也會有。
父母認為窮養孩子會讓他們成熟——老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父母知道嗎?成熟的代價太大。
很多時候,“家裡沒錢”這個事實在催促孩子長大的同時,也讓他們變得在金錢方面極度沒有安全感。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家裡很好,不需要他們操心金錢方面的事。
讓他們在該學習的年紀努力學習,而不是因為被家裡缺錢的事實緊迫,逼得小小年紀就為了錢發愁。
父母們知道嗎?
只有當孩子的內心有了安全感,他們才會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窮養孩子也許有它的優點,但它的缺點卻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會降低孩子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我以前看過一本小說,講的是首富為了鍛鍊自己的兒子,特地騙他說家裡很窮,把兒子送到小縣城上學。
每次孩子交學費的時候,他都拖了又拖,最後給孩子破的不行的錢。他從不給孩子多餘的錢買東西,每天的餐費只夠他白水就饅頭。
孩子為了養活自己,也是怕自己以後不夠錢唸書,小學的時候就撿瓶子賣錢,還因為飢一頓飽一頓得了胃病。
最後孩子考上重點大學後,首富告訴他,“孩子,咱家很有錢,我以前都是為了考驗你,讓你有出息”。
時間久了,孩子具體什麼反應我已經記不清了,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很噁心、很憤怒。
這不是窮養富養的問題,希望孩子有出息不是父母傷害孩子的藉口。
父親這麼做看似有道理,但是他的兒子卻過的非常不幸福,甚至他每天醒來都會懷疑人生——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我是不是又被騙了?
窮養長大的孩子很難有幸福感和滿足感,因為他們窮過,所以每天都在為生計發愁。
他們很恐懼有一天又過上沒有錢的生活,所以很難停下來享受生活。
就算是故事裡那個從貧困生變成富家子的首富兒子也是,他很少花錢,以至於已經不會花錢,錢也不能給他帶來幸福感。
二、會讓孩子自卑,不夠大方得體
因為父母從小就灌輸給他們這樣的觀念——“家裡窮,錢不能浪費,貴的東西不能要求”,孩子很容易變得畏首畏尾。
因為別人有的東西自己沒有,他們心裡難免會自卑,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
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敏感,他們甚至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而這種想法一旦在孩子的心裡紮根,就會影響他的一生。
與此同時,因為長時間的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在大眾面前不能夠大方、得體地展現自己。
窮養會讓孩子一直處在狹窄的交際圈內,這樣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三、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對錢的渴望超乎它本身的價值
窮養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對金錢產生不一般的偏執,他們很節省,甚至很小氣,把錢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明明他們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可卻常把窮掛在嘴邊,變著法地攢錢、弄錢。
不得不說,這樣做的話,嘴臉是很可惡的,而且,孩子可能因此變得很拜金。
他們不是不知道錢不是萬能的,這麼做不對,也曾一遍遍告訴自己“不能為了五斗米折腰”,但是萬惡的現實和過去的記憶,卻讓他們不得不一次次對金錢屈服,他們潛意識裡會認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四、讓孩子失去格局
窮養長大的孩子,“省錢”的觀念從小養成,刻進了骨子裡,很難改掉。
對他們來說,如果一件事情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他們可能會猶豫很久、反覆思量。
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錢是不能浪費的。
如果是在超市買東西,這樣做當然沒有關係,但是對步入社會的成年人來說,一件事情是不是值得做,不能光看會付出什麼代價,還要看自己能得到什麼。
但是窮養大的孩子,往往因為其自身的侷限性,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在乎長久的收益。
換一種說法,他們的格局很小。時間和精力對他們來說是可以浪費的,唯有金錢十分珍貴——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所以父母如果愛自己的孩子的話,千萬不要想著窮養能讓孩子有出息,這樣存在很大的危害,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
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不得不窮養的話,那麼我們也要告訴孩子:
家裡條件有限,但會越來越好,並儘可能滿足你的需求;不要跟人攀比,要學會勤儉節儉;你可以有自己的夢想,但要根據實際情況;讓孩子明白錢是可以賺的,不是一成不變。我們現在窮,但不會窮一輩子!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大的格局。
總而言之,不能讓“窮”字刻在孩子的骨縫裡,影響他們一輩子。精神上的富裕比什麼都重要,父母們要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