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父母的眼裡,三歲以前的孩子乳臭未乾,就連吃飯穿衣這樣簡單的事也做不好,給他講話更不一定能聽懂,所以,不需要跟他講道理。
然而,這樣的看法並不正確。
三歲之前的孩子已有了初步的認知,他們頭腦非常聰明,有時像個小人精,而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和習慣。
因此,父母千萬不能小看他們。
瑤瑤帶兒子去參加朋友聚會,兒子今年快滿三歲,從小就很懂事。到了聚會的小院,兒子很有禮貌地向大人問好,然後安靜地坐在一旁。有人經過他的面前時,他會起身禮讓對方,顯得落落大方。
相比之下,另一個同齡的小朋友非常鬧騰,要麼打翻水果,要麼四處亂跑。
面對這種情況,有人搖頭,有人看不下去:“誰家的孩子?怎麼也不管?”
孩子的爸爸輕描淡寫地說:“孩子還不到三歲,給他講道理有個屁用?”
朋友不客氣地怨懟:“怎麼沒有用?你看同樣都是三歲的孩子,有誰像你家的孩子呢?”一番話說得那位爸爸無言以對。
孩子儘管年齡相同,但行為表現卻有很大的區別,這是因為受到不同教育和影響的緣故。所以,不可低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接受能力。那麼,三歲以下的孩子能聽懂父母的教育嗎?
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父母以為,三歲以下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對他進行教育更是白費功夫,所以,寧願沿用老式的教育方法任其自由發展,也不願意沉下心來在孩子的身上花費心血,從而錯過很多教育孩子的機會。
事實上,三歲以下的孩子好似白紙一張,正是接受教育的好年齡。
由於很少接觸到外界的干擾,他們特別相信父母說的話,也樂於順從父母的意願,且已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只要不是太高深的道理基本上聽得懂。
他會從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開始,並透過長期的固化,最後形成相同或相似的習慣,由於這種影響非常深刻,因而不會輕易改變。在父母的教育下,有的孩子比較懂事,待人接物十分得體,而有的孩子一有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表現出大吵大鬧等極端的做法,讓父母深感難堪。
因此,很多孩子雖然年齡相仿,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差異,一旦進入特定的場合,就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並逐漸拉開差距。所以,儘管孩子年幼也不能放鬆教育。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1、影響其語言表達據《父母的語言》一書中的觀點認為,在不同的家庭中,三歲以下的孩子能聽到的詞彙量大不相同,有的差距可能會達到3000萬字左右。
這說明父母的語言是一筆重要的財富,可以影響孩子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讓他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有的父母明白早教的作用,知道語言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平時喜歡與孩子說話交流,提前讓孩子學習和鍛鍊,這樣能讓他掌握豐富的語言。
2、影響其性格培養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如果父母善良熱情、樸實正派,關心家人和朋友,孩子的性格也會陽光自信,對家人和朋友充滿愛心。
反之,如果父母是膽小懦弱、刁鑽刻薄之人,教育出的孩子會一樣的瞻前顧後、自私自利,不會考慮或者照顧別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孩子受到不良影響。
3、影響其處事態度有的父母情商高,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做事光明磊落。在與人相處時既不卑不亢,又不會輕易地佔人便宜,容易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同。
即使遇到困難,在需要他人的幫助時,也會得到及時、有力的支援。
在這種家庭的薰陶下,孩子容易掌握與人交流的方式,學會樂觀向上、與人和善的處事態度,其行為表現不但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讚賞,以後在事業上也會越走越順。
4、影響其家庭關係有的父母脾氣暴躁,經常吵架,只要孩子稍有犯錯,就會大發脾氣,進行辱罵和指責,這讓家庭關係十分冷漠。
而有的父母熱愛家庭,知道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溫和的態度與孩子進行交流,使整個家庭充滿溫馨的氛圍。
如果面對同樣一件事,有時可能僅僅是態度和溝通方式的改變,就讓事情得到不一樣的結局。一旦孩子學到這種應對問題的能力,能讓自己與父母、夫妻和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和諧。
有人說,自己剛剛升級為父母時,因為不懂教育孩子,顯得非常迷茫。
其實,教育既簡單又複雜,因為在孩子身上,時時刻刻都存在父母的影子,其言行在多方面綜合地影響他的成長。
想要孩子將來成為優秀的人,那麼,父母首先要成為他的榜樣,在長期的言傳身教下,孩子透過耳濡目染,終將不會辜負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