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生娃前,看著別人家奶香軟糯的娃真是忍不住想親一口,看著精緻可愛的童裝,恨不得馬上自己生一個打扮起來……

一不小心,自己也入了坑,沒想到看到的都是表象,有圖不一定有真相。真相是娃小的時候,家長圍著屎尿屁,娃長大了情況越發可怕,被娃氣到原地爆炸千百回,每次都安慰自己:我生的、我生的……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聽話一點、配合一點呢?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應用行為分析,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都是行為,應用行為分析就是一門研究我們行為的科學。

注:A:前因;B:行為;C:後果。

萬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一個學會叫媽的寶寶,是因為每次發出這個音,媽媽就會出現來滿足他的需要。一個人在撓癢癢,是因為他被蚊子叮了,撓完了癢感會緩解,因為撓了就不癢了,所以下次身上再癢的時候就還會去撓。可見前因可以引起行為,後果可以影響行為。

有點複雜,那讓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一、躺地打滾的小寧

小寧是個3歲的男孩,正在收銀臺下面打滾,他想買奇趣蛋,但奶奶沒買,他滾來滾去,地板已經被他擦乾淨了,引得周圍好多人側目,奶奶面子過不去,只好妥協,付錢,小寧立馬起來蹦蹦跳跳的走了。

躺地打滾是我們看到的行為,前因是因為他們到了超市看到了奇趣蛋,後果是他得到了奇趣蛋。

我們常說隔代親,老人家慣孩子就是這樣的,孩子通過這種強烈的表達方式讓大人招架不住,最後就能得償所願。奶奶最後的妥協就強化的孩子的躺地打滾。

那要怎麼做呢?

1. 阻斷前因

如果小寧沒有去超市,他就不會出現在收銀臺下面;如果他剛吃了好多甜食他就不想吃奇趣蛋……去除了行為發生的土壤,行為就難得出現。

2. 改變後果

如果小寧的奶奶可以完全無視孩子的哭鬧,就是不給小寧買,小寧就得不到獎賞。小寧知道哭鬧打滾這一套對奶奶沒效,下次就不會再故技重施了。

3. 更換行為

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小寧可以跟奶奶好好說,表達出他想吃的心情,如果能再向奶奶表達一下“最愛奶奶”之類的話,奶奶一定會高高興興的給他一個奇趣蛋。

二、不吃飯的小北

小北6歲,最近妹妹出生了,小北很喜歡妹妹,經常輕輕的走進媽媽坐月子的房間看妹妹,家裡人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哥哥。

但吃飯問題卻成了一家人的心病:一到吃飯時間小北不是上廁所就是磨磨蹭蹭要不就玩玩具,一口飯含在嘴裡半天都咽不下去,為此小北爸爸也打了也罵了就是不見成效。

二胎家庭的常見問題就是小寶出生後,老大變得難管理了:以前能做的現在不會了,以前懂事聽話,現在淘氣搗蛋,甚至有的孩子大小便都控制不好了。

其實行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獲取關注。

對於新添丁的家庭,照顧新生兒已經是焦頭爛額了,對大一點的孩子簡直就是分身乏術,家長總寄希望於大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就長大了,能夠替父母分擔辛苦。殊不知,對孩子來說,新生兒的到來搶佔了他們的大部分來自父母的關注,所以他們會使用各種方式來重新抓住父母的心。

通常情況下,父母太忙了,孩子的乖巧很難得到關注,所以孩子們會開始搗蛋:至少你在生氣的時候心裡只有我,沒有弟弟/妹妹。

根據應用行為分析的理論遇到老大的行為問題要怎麼辦呢?

1. 多關注,勤表揚:去除前因,要知道哪怕他當了哥哥,他依然還是個孩子,作為一個沒有生存基本能力的孩子,獲得親人的充分照顧是生存本能。

2. 忽視問題行為:改變後果,孩子就是想獲得關注,打罵訓斥都是對他的全情關注,所以誰認真,誰就輸了。你忍住假裝沒看到,他沒了觀眾,自然就不會繼續作下去了。當然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要是孩子使用的是有傷害性的行為就另當別論了。

三、寫作業磨蹭的小艾

小艾今年上二年級,作業開始多起來了,每天晚上不到十點寫不完作業,爸爸媽媽輪流咆哮還是改變不了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悲劇。小艾爸爸說,她往那一坐,一會摳摳鼻子,一會摸摸頭髮,一會抓耳撓腮……10分鐘就過去了,爸爸忍不住就開始咆哮,然後她寫兩筆,然後再迴圈。

有道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為什麼孩子寫作業那麼磨蹭呢?寫作業的時候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想要的;寫完作業又不能出去玩,也得不到什麼獎勵;甚至有的家長看到孩子閒著就忍不住覺得自己孩子天賦異稟,再多報上幾個興趣班,在雞娃的路上越走越遠,說好的童年呢?為啥要快快的寫作業呢?

怎麼辦?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寫作業時不陪伴,孩子也要有機會學會自我負責。

寫不完,媽媽就不批改,明天自己去跟老師解釋。這樣做既減少了孩子因為享受家長陪伴的故意拖拉,也讓家長能控制住火氣,眼不見為淨,不影響家庭和諧。

2. 獎勵抓緊時間寫作業的行為

孩子寫完作業之後的時間可以自主安排,時間他說的算。從安排自己的時間開始逐漸學會時間管理,逐漸長成一個自我負責的人。

讀到這大家基本上就理解了,改變問題行為總結起來就是3大法寶:

1.阻斷前因;

2.改變後果;

3.建立替代行為。

育兒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好在新一代的家長都是學習型的家長。了解了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理,下次再遇到孩子的行為問題,冷靜下來分析一下行為背後的前因後果,相信大家會有新的答案。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一發燒就急著給藥大錯特錯,可能打亂他身體的系統更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