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向來是個力氣活,寶媽們不光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況,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
三歲兒童哭鬧不停,寶媽直呼:亞歷山大最近,同事小劉就很苦惱她家孩子的情緒問題。
小劉家孩子剛過三週。平時小劉工作忙,孩子一直是跟著奶奶在家,晚上睡覺也是跟奶奶睡。但是這周孩子奶奶有事回老家了,小劉不得不請假在家看娃。於是問題就出現了。
小劉發現她家娃只要是一言不合就哭鬧,不讓吃零食也哭鬧,不讓玩手機也哭鬧,一開始小劉還很有耐心,時間一長就忍不住想要發火了。可是罵也罵了,說也說了,孩子仍然哭鬧個不停。
小劉感嘆帶娃簡直是太困難了,真的是讓人“亞歷山大”呀。
李玫瑾:孩子哭鬧時,掌握“一對一”原則一、父母“一對一”原則
當孩子總是哭鬧不停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向孩子說“NO”。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家長只要掌握好“一對一”原則就可以解決孩子哭鬧這個問題。
什麼是“一對一”?就是當孩子哭鬧時,做父母的要一個人教育孩子,無論是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只需要一個人來管教孩子,不要當著全家人的面,甚至不要當著第二個人的面。三歲孩子已經有思維認知了,在全家人都在場的情形下教育他,孩子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反而還會找長輩幫忙。因此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在多人面前。
二、老人“不出聲”原則
當只有一個人管教孩子時,家裡的其他人儘量不要出聲。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無論老人贊同不贊同孩子父母的意見,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孩子父母,反駁孩子父母,這樣會讓孩子認為,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沒有用,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三、孩子“四不做”原則
1、不要罵
千萬不要罵孩子。家長罵人會給孩子起一個不好的行為示範。以後孩子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也會不尊重別人,罵別人。
2、不能打
孩子太小千萬不能打。有時候父母脾氣上來容易對孩子動手。
在父母看來,踢孩子幾腳,打孩子幾下不會有什麼問題。其實這種暴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和精神上的陰影。容易讓孩子做噩夢,甚至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3、不要求
大部分家庭模式都是“虎媽貓爸”。當孩子哭鬧時,一般都是媽媽教育孩子,有的媽媽看著孩子哭的可憐兮兮的,不忍心教育,會輕聲細語地安慰孩子不要哭。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孩子哭鬧時,你不僅沒有教訓他,反而求孩子不要哭,這會給孩子留下一種不好的印象,讓孩子認為媽媽很好說話,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4、不能走
孩子哭鬧個不停的時候,父母不要走開。如果父母走開,孩子會認為這是一種懲罰,會認為媽媽不管我了。孩子不會感受到父母教育的意義。
沒有感受到教育的意義
四、孩子“一要做”原則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要做的是,看著他哭。
既不打,也不罵,就靜靜的看著他哭,並且告訴他,想哭就哭吧。這個時候孩子在哭鬧的過程中會出現三次睜眼:
第一次睜眼,看到父母在自己跟前不說話也不出聲,那就使勁哭;
第二次睜眼,看到父母還在自己跟前不說話,即使哭的有點累也要繼續哭;
第三次睜眼,看到父母仍舊站在自己跟前不出聲,這個時候哭不下去了,慢慢就停止哭泣了。
三歲的孩子能夠表述自己的很多東西,所以這是一次孩子和父母的小小較量。當孩子哭夠了,媽媽這個時候要好好和孩子溝通,告訴他,哭鬧是不對的行為。
這個時候孩子才會認真聽取父母的意見。
當你家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妨試試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