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時候很多人會帶娃走親訪友或者出門玩耍,常常看到家長半強迫方式,催促孩子要打招呼,好像孩子如果不打招呼,就是教育失敗。有次在親戚家吃飯,看到一位媽媽很生氣說:“這是你叔叔,快點叫叔叔,我們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哦。”可是這個3歲多的寶寶一臉委屈,任媽媽怎麼說,都是躲在媽媽的懷裡,不肯說話。
人天生就有自我保護防備意識。對於天生比較外向,不怕生的孩子,通常會順著大人的意思打招呼,可是對於天生個性敏感內心的孩子,叫他要對一位陌生人表示友好,內心估計奔騰過千萬只“草泥馬”,往往內心要經歷一番痛苦掙扎。
當媽媽要求寶寶和對方打招呼的時候,其實寶寶可委屈了,首先想到是:叔叔是你認識,對我來說可是陌生人啊,為什麼我要打招呼呀?
這時候父母親是不是該想想,你們小時候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當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大部分的寶寶是是誰都可以,但當到了六個月大後,寶寶到了認生期,除了平時的照料者,好像誰抱都要躲,要以哭警告對方不可以碰我。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這種能力,在生長過程中學習分辯他人、信任和愛的能力。
我們成人總是喜歡不打招呼≠不禮貌,覺得孩子不和人打招呼,很尷尬;我們不要因為孩子不打招呼,就給他扣上不懂事、不懂禮貌、沒有教養的大山,要知道語言是有力量的,孩子這樣在公眾場合被訓斥、被要求多了,容易以後產生自卑,自尊心受挫、沒有自信、抗拒社交等情況。要知道當一個人有足夠的自信心,有足夠的自尊心的時候才會懂得自愛、自我尊重,長大後成家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工作和生活中才不會遇到很多問題。
我們該如何做好教孩子打招呼?
禮貌的確是教出來的,每個孩子的年齡和階段都不同,教育的方法也要有所區別。
1、做好示範:
我們首先要開心的和對方打招呼,儘量多介紹對方是誰,和我們什麼關係?比如說我們上次去了叔叔家,叔叔還帶你去坐小木馬等情節描述。
2、鼓勵寶寶做真實反饋:
當我們說完上面的介紹後,可以對寶寶說,媽媽叫什麼,告訴叔叔好不好?這樣的溝通方式反而會更容易接收。
3、不訓斥、多鼓勵
如果寶寶不願意打招呼,我們要和對方說我的孩子今天不想打招呼,估計不熟悉,以後熟悉就好了。不能當眾說孩子的不是,如果孩子打招呼了,要多多鼓勵,及時反饋。
4、正面溝通:
在家可以多看點有關禮貌打招呼相關的繪本,在看到視訊中播出相關的資訊時,可以及時和孩子溝通。有時候可以聊聊為什麼人們見面要問候,禮儀禮貌究竟有什麼意義?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的原因很多,與父母在家是否會尊重他,親子關係如何,孩子是否有安全感,是否有和孩子經常有正面溝通、多肯定的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