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陪盲人女兒上下學的媽媽嗎?
11歲的女孩高雅先天失明,
每天“獨自”上下學。
但她不知道,
每天的368米路程、96級臺階,
媽媽都會默默陪她走完。
過馬路時,媽媽會用身體替她擋車流;
遇到困難,媽媽總“冷眼旁觀”,
但也會在她多次嘗試無果後,
找來路人幫忙,還會幫她總結經驗......
這位媽媽說,
女兒總有一天會離開她,
希望女兒堅強、自信,什麼都能克服......
還記得那個戲精小男孩天天和他的爸爸嗎?
天天模仿李佳琦活靈活現,
連李佳琦本人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他還有一個特喜歡陪他演戲,
和他一起耍寶、賣萌的老爸。
兒子考了60分,換做別的爸爸,
可能會先批評一頓再說,
但這位有才的爸爸卻分別用了
泰劇、韓劇、內地劇等9種人物設定
有板有眼地演繹起了
兒子考了60分之後爸爸的反應。
除此,他還喜歡陪娃寫作業、做手工。
還經常跟兒子告白:愛你!
有人說,天天9歲,
但爸爸看上去只有7歲,比天天還幼稚。
但這位爸爸很看得開,
他說,比起“父權”,他更想給孩子更多陪伴。
雖然希望兒子以學業為主,
但課業之餘,教會孩子怎麼玩,
陪孩子玩得開心,也很重要。
看到別人家的爸爸媽媽,
你是否也在思考,
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
在我們的求學生涯中,
我們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
我們努力學習,
用分數來衡量自己是否合格。
進入社會,
我們參加技能培訓,
取得資格證書或者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
以證明自己能勝任某方面的工作。
但有了孩子之後,
面對一個未知的小生命,
我們大多數卻是無證上崗。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是我們的人生面臨的一個重大命題。
總的來說,
一名合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
應該扮演好這四種角色。
迴應者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安全感從嬰兒期就開始建立。而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原則,是孩子的需求能得到照料者及時的迴應。
1.針對新生兒,一定要在他哭鬧時及時安撫他。
2.等孩子大一點兒了,比如3~4歲了,可以延遲滿足他的需求。
3.等孩子到5~6歲了,可以根據情況,滿足他適當的需求。
但不管是哪一種,當孩子有需要時,你都需要先回應,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這是幫他建立安全感的關鍵因素。
圖片
陪伴者
我們現在都提倡父母要提供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但如何做到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呢?有三個要點:
1.一定要拿出專門的時間陪伴孩子,做到有效陪伴。
2.陪伴孩子的時候,要用心,不能身在孩子身邊,心還在掛念其他事情,所以陪伴孩子時請放下手機,剔除雜念。
3.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用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陪伴孩子。
播種者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限的,父母也不例外,父母不可能傳授給孩子他所需的一切,但可以給孩子種下樂於探索的種子,讓他自己去探究感興趣的一切;給他種下獨立和自律的種子,讓他勇敢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小形成良好的品質,這是引導孩子走向卓越的關鍵。
具體做法可以是:
1.給孩子講故事,從故事中幫他找到人生榜樣。
3.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引導者
引導型父母不會放任孩子野蠻生長,而是在尊重孩子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科學引導,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和進步。
引導者需要做到三點:
1.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權。
2.幫助孩子理清目標,並和孩子一起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引導他一步步實現目標,獲得成就感。
3.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引導他分析原因,重新嘗試,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勇氣和抗挫力。
家長的教育風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在上世紀70年代就在這一方面做出研究,證明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性格存在顯著的關聯。也就是說:孩子的行為習慣及性格,能從父母身上找到相似的影子。
本週億童情商智商課程·父母課程用5天系列音訊的方式,為您分享“智慧父母的育兒策略”,如果為人父母后,深感壓力重大,對於育兒還有很多疑問和困惑;如果您渴望透過學習,去成長為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的父母,這次課程,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