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天在我們的媽媽群裡
我仔細觀察過
對於小兒發熱
媽媽們的表現基本大致分為二種
一種是很焦慮,非常焦慮
恨不得每15分鐘量一次體溫
只要體溫稍微高一點
就非常非常抓狂,非要乾點什麼才好
還有一種呢?就屬於佛系麻麻
恰好也有一位佛系麻麻
她提到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說法
就是有些小兒發熱不用太擔心
很有可能是生長熱
她的原話是:
只要寶寶精神好
有時候是生長燒
身體自己在加強免疫力
這種說法就有點接近
民間有些老人常說的
小兒燒一燒,高一高,壯一壯
那這種說法到底可信嗎?
是不是迷信呢?
其實,
上面說的小兒生長燒,生長熱
在中醫裡的官宣名叫——小兒「變蒸」
創始人就是王叔和
普通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很牛的事
就夠老的時候茶餘飯後談資了
但王叔和先生呢?
一輩子做了二件很牛的事
第一件事
就是整理出紅了2000多年的《傷寒論》
第二件事
就是寫了《脈經》
而變蒸學說就是出自他的《脈經》
他說小兒變蒸:身熱而脈亂,汗不出,不欲食,食輒(總是)吐 。但無痛苦。故非病態。
說白了就是
有一種小兒發熱,不是病,不用治
那後世的醫家有沒有買賬這個說法呢?
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1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1
宋代錢乙的 《小兒藥證直訣》+1
元代朱丹溪的《幼科全書》+1
。。。
。。。
。。。。。
除了很有個性的官二代張景嶽
在這些名醫的著作裡
他們統一認為
變蒸是小兒3歲以前
身體逐漸發育成熟的
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變就是變化
變其情智,發其聰明
蒸呢?表現為發熱
蒸其血脈,長其百骸
變蒸後小兒會有什麼改變呢?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裡認為:小兒所以變蒸者, 是榮其血脈, 改其五臟, 故一變競輒(總是)覺情態有異。
六味地黃丸的創始人錢乙則認為:變蒸是小兒身心由成而未全到全而未壯。。。直至全壯的自然現象。(說人話就是燒著燒著長大變強了)
由此可見
古人認為小兒只要精神尚可
發些低燒
真的不是壞事情
是小兒自身正氣(免疫力)
在自動更新升級的表現
這些名醫們認為
小兒變蒸時可能會表現出:
呼吸急促,體溫增高,不欲食,嘔吐等表現
但總的來說
一般輕者三~五天可以痊癒
重則七八天即可痊癒
所以小兒發熱變蒸這件事
放在古中醫里根本沒有什麼非議
但放到現在
這件事卻漸漸被說成迷信,愚昧了
被質疑的點在哪?
就在下面
對於變蒸的週期:32天一變
有些人的反駁點就是
有幾個孩子能乖乖按照32天來發一次熱?
既然小兒沒有按照這個週期發熱
那你們中醫就是在搞封建迷信!
且慢,大俠
我們把現代科學對小兒行為的描述放進去
對比一下
再做定論不遲
你會發現變蒸學說的時間節點
與現代小兒活動描述竟極其吻合
64天一蒸:小兒會認人,能笑
128天二蒸:小兒會嬉笑,會玩
192天三蒸:小兒會坐
256天四蒸:小兒會爬
這個週期
與美國兒科專家蓋澤爾提出的「樞紐齡」
以每 4 周為一個生長階段
也是驚人得相似
所以變蒸週期
是古代醫家對
小兒生長髮育時間節點規律的一個總結
在實際運用中
你不能只採納發熱這一個點
去機~~~械~~~化~~地
生~~~~搬~~~硬~~~套!
舉個不好聽的例子
就像女性生理週期規律一樣
有些人是28天
有些人是30天
有些人甚至是35天
這不是很正常嗎?
還有
對於那些非常糾結孩子發燒問題的麻麻們
我的建議是
在孩子生長過程中
請單獨準備一個小本本
記錄孩子每一次發燒日期,溫度,症狀
服藥情況
這樣的記錄會非常非常
有助於你了解孩子生病的規律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燒
整個精神狀態很好,能吃,能睡,能玩
體溫又在38.5以下
那你真的不要驚慌
你可以先用兒推來幫助退熱
只要孩子熱度下來了
那就說明沒有太大的問題
古人1000多年的經驗都放在那
燒一燒,高一高,壯一壯
說的直白一點
小孩子就是在燒著燒著過程中
慢慢建立起他自己的免疫系統
慢慢壯實起來的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
對於變蒸學說這個問題如何看待
其實是每個中國人
如何看待前人留下的文化問題
任何醫學發展都會受到時代的侷限性
西醫尚且如此
更何況是歷史悠久的中醫呢?
我們不能用現在科學的眼光
去抹殺它過去發揮的一切正面作用
更不能把它好壞全一棍子打死
中醫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已經無需多言了
前不久中醫已經納入WHO了
現在,鍼灸也即將被美國納入醫保
連外人尚且如此厚愛它
為何我們國人對它
就不能有一顆包容疼愛之心呢?
期盼早日有一天我們每個中國人
都能攜手同心
既不抹煞先人的智慧又不貽誤來者
好好繼承中醫,發揚中醫
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