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

最近,有網友在知乎上發帖,向大家詢問家長如何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

發帖內容⬇⬇⬇

在超市看到一個孩子哭得不行,因為孩子想吃草莓,但現在草莓是40元一斤,有點小貴,所以奶奶就是不肯買。

我也曾經在商場、超市聽到過家長對孩子說“咱們家買不起”這種話。一般來說,40元一斤的草莓對大多數家庭並非完全不能承受,那孩子的需求是否都應該全滿足呢?這中間的利弊權衡?

現在正是草莓、車釐子等水果大量上市的時候,而且它們的價格確實比一般的蘋果、香蕉等水果偏貴一些,所以這個問題也讓很多網友特別有共鳴。

一是可以買,根據家庭經濟條件,減少分量的購買草莓給孩子;

二是不購買,可以向孩子解釋與分析現在的家庭條件,充分溝通;

三是引導孩子認識金錢,並將草莓等作為孩子努力後的獎勵。

2

實際上,“買不買草莓”也可以引申出一個關於孩子消費觀的教育問題。當物價高於基本需求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有些網友就舉出了自己的案例,有人覺得應該更重視孩子的需求。

我家條件很一般,家有個五歲的小姑娘。今年冬天的草莓我主動買過兩次,洗好孩子送給每個大人一個,都愉快的接受了,孩子也就是當一般水果吃的,沒有覺得這個東西很珍貴很好吃的樣子。孩子也是當家裡的香蕉蘋果一樣吃的,也沒有覺得這個水果很特別。

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身為父母引領孩子去體驗這個世界上的萬物,尊重孩子對事物發自本心的喜愛。

說實話,孩子們對金錢真的沒什麼概念的。他們的想要就是想吃,好看,我想要。有次也是帶孩子去水果店,他想吃山竹,我一看,一斤58元,有點貴。就商量一下吧,買兩個好嗎?孩子說好,兩個就近二十塊錢,他拿著特別開心地一路走回家,剝了之後舉到我嘴邊,媽媽,你先吃一口。老母親感動壞了好嗎?

我買東西給孩子,不是說這個東西的價值越高,越能體現對孩子的愛。而是想要告訴他,媽媽愛你,我願意為你付出,但是我們的慾望是無窮的,應該懂得去剋制,去變通。

我想起老公和我說他買草莓時遇到的一件小事。旁邊一個媽媽帶著5歲的孩子,孩子盯著草莓看,說“我想吃草莓”,媽媽看了一眼價格就說“我們買不起”,然後拉著孩子走了。老公回來問我:“我們給孩子買新上市的草莓,是不是有點太寵孩子了?”

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承認自己寵孩子,但我認為“寵愛”孩子,其實就是正常地愛孩子,滿足孩子,並非溺愛。

還有網友表示,如果自己遇到這個情況是不會給孩子購買的,並需要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念。

我覺得這不應該買,因為今天透過“哭的不行”要到了草莓,明天也會透過“哭的不行”要到玩具,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哭”能就達到目的,屢試不爽。

我從小就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從來不會提這些要求的,更別說父母不給買,就撒潑打滾。

回到正題,現在自己也有了寶寶,如果是自己的寶寶要求我給她買40塊一斤的草莓,我不會給她買,但是會和她講清楚道理,然後給她四十塊錢,讓她自己決定是否要買,還是拿錢買更多喜歡的價效比又高的其他東西。

我覺得不應該買。小孩子要東西我認為正常,但是我並不認為給一個小孩子超過家庭能力的東西是一件好事。可能有朋友認為40元一斤的草莓並不是誰負擔不起,但是問題中的情況,明顯這個價格對當事人來說太高,超過了正常消費的水平。如果一次滿足了他,下次要更貴的,總有滿足不了的時候。

3

如何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念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問題。孩子的消費觀念,很大一部分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讓孩子從小擁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消費觀的形成

01

模仿父母

父母的消費習慣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孩子一般情況下會模仿父母的消費觀。比如,在之前的雙十一、雙十二前後,家長們當著孩子面把衣服、包包加入購物車的時候,孩子也會有想要購買的慾望和衝動。

如果媽媽更願意把錢用於買衣服而不是買書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類似的消費傾向;當媽媽善於做消費計劃,用一定的錢把生活料理的井井有條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媽媽這樣做很好,並且會去模仿媽媽的做法。

還有當父母經常衝動消費,不懂節制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02

比較同學

孩子是一種典型的群居動物,從上學跟小朋友相處,他就會不自然的模仿周圍孩子的消費:“鄰桌小朋友的新書包真好看”,“好朋友新買了一個奧特曼玩具”,“班級的女同學都有愛莎公主的裙子”等等。這是小朋友的正常心理狀態的反應,然而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盲目的跟風固然是不對的。家長要適時的教育孩子,要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不要虛榮心過強。

03

消費預算

孩子的消費習慣的形成,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於家長是否給孩子制定消費預算和消費計劃。如果事先給孩子設定消費計劃,並且引導孩子什麼該花,什麼東西是需要買的,什麼是不可以浪費的,孩子自然而然會朝著一個理性、健康的消費觀的方向發展。

如何培養孩子的消費觀念

01

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

現在的很多孩子不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他只知道問父母要就可以了。所以張口就能要的東西,很多時候孩子就抱有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就不會珍惜父母的錢,只認為它是一堆數字。

所以,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去了解或者是參與一下你的工作。讓他們知道,透過勞動去換取金錢,只有付出勞動才能創造財富。

02

教會孩子理智的計劃消費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定期給他們制定合理的消費預算,根據預算引導孩子開展某個時期的消費計劃。

比如,可以給孩子一定金額的零花錢。哪些地方是必須要花錢的,花的多與少,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列計劃表,把重要和不重要的花錢事項分清楚。

當孩子自己可以把消費計劃做得很好並且合理,家長要給予言語上的鼓勵,支援孩子繼續做的更好,並把消費合理的意義說給孩子聽。

03

教會孩子儲存金錢的習慣

孩子零花錢比較少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買個存錢罐,讓他把錢存進去。如果孩子的零花錢比較多的話,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開一個賬戶。在這個時候,家長順便可以教他一些儲存知識,比如定期、活期,定期利息比較高,活期存取比較方便等。

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當孩子他有一個願望,想要一個東西,並且這個東西它需要很多錢的時候,儲存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當孩子用自己儲存的錢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的成就感會非常的強。

04

讓孩子瞭解賺錢的辛苦

在孩子寒暑假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一個小兼職,時間可以不用太長,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參與賺錢的過程。家長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情況,孩子自己的賺的錢不管多少,他都會非常珍惜。

如果家長覺得兼職不太方便,也不安全,其實可以讓孩子用家務勞動來換取獎勵。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區分沒有報酬的日常家務事,比如擦桌子、擺放餐具洗餐具、打掃自己房間等。對於那些特別重要和比較特別的事情,像是參加大型的春季大掃除之類的,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金錢上的獎勵。

孩童時,家長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消費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到底買不買40元一斤的草莓”背後的教育問題。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九十月份出生的孩子更聰明?原來和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