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面手”的警告已經在眾多文化中流傳了數百年,人們一直強調成為“專才”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古今中外具有影響力的人,其實都是“多面手”,例如毛主席、張衡、埃隆·馬斯克、 史蒂夫·喬布斯、托馬斯·愛迪生……
前幾天,比爾·蓋茨釋出了2020年度推薦書單,其中包含去年出版的《範圍:為什麼通才能在專業化的世界中取勝》一書,書中指出今天是一個通才勝過專家的時代,過度專業化弊大於利。
作者認為無論是在教育方面還是工作方面,過早的進入專業化的狀態,會讓人陷入認知壁壘,限制自身的發展。在當今的世界,大器晚成才是大多數成功人士走過的道路。
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必過分追求贏在起跑線。對大部分孩子而言,多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鑽研的方向,才是成才的法則。
下面從過度專業化的弊端和通才的優勢,2個方面對《範圍》這本書進行解讀。
過度專業化的弊端我們都聽過很多關於神童的故事,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成為了某方面的高手,他們的成就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我們仔細考究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刻意練習,意思就是在一個人在正確指導和即時反饋下,持續地刻意練習某一項技能,就能夠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咖。
這種方式也是大多數人成為專才的方法,但也存在很多弊端。
1、專才賴以成功的刻意練習的學習方式,只在友好的學習環境下才能有效
所謂友好的學習環境,就是指規則固定,能夠獲得即時反饋和大量的經驗可供學習。比如說下棋、打籃球或者學外語等。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技能和見識的習得,是不存在友好學習環境的,規則往往不明確或不完整,反饋也常常延遲或者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開闊的視野和整合廣泛資源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2、高度專業化會讓人陷入認知狹隘,喪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難以適應日益複雜的世界
作者引用了一項為期20年的研究,內容是對於地緣政治和經濟預測。結果表現最差的往往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因為他們耗費畢生,探究一到兩個課題,只能以一種視角或者心智模型看世界。
3、高度專業化的專才教育會阻礙創新
回顧一下科學史,我們會發現,那些科學上的巨大突破,都是從跨學科的類比中產生的。這就需要擴大我們思維和認知的範圍,而不是狹隘地侷限在某個專業裡。
通才的優勢通才是不贏在起跑線的人,他們不像專才那樣,靠刻意練習專項技能,成為狹窄領域的大拿,而是廣泛涉獵,不斷試錯,從而發現自我,成就自我。
1、通才在不斷試錯中能更充分地認識自我
只有在廣泛涉獵和不斷試錯中,才能讓我們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喜好,獲得一系列可以駕馭的技能。
2、通才還更具有創新能力
靠不斷重複,往往只能強化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不能發現新知,開創新領域。創新往往來自於不同知識和領域的連線。
3、通才在事業上比專才更有後勁
專才沉迷於專業化中太久,當發現目前的職業不適合自己或職業面臨淘汰時,會很難改變或適應新的職業,缺乏靈活性。
而通才則靈活很多,他們可以在不同崗位之間切換,直到找到最匹配他們的事業,並能隨時代的需要更新自己的技能,彌補專業技術上的不足。
所以,家長們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讓他多嘗試不同的領域,以找到最適合他的,然後再學習、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