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家長們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如果是男孩子就更難以容忍。
每當孩子開始哭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被搞得心煩意亂,但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那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愛哭”與“不愛哭”的孩子,有這3個差距一、情緒調整能力強
6歲就開始練乒乓球的福原愛,每次練習都會被打的哭鼻子,可以說是一邊哭一邊練球。
然而等她長大後,即使是在世界級賽事上,面對比賽的壓力和賽場上的失利,她自然的哭了出來,並沒有因此而覺得丟臉。相反,一場哭泣幫助她快速的平復了自己的心態,並且重整了狀態迎接下一場比賽。
這體現出了她出色的情緒管理能力。
對於6歲時的福原愛來說,哭一場其實是釋放了她的負面情緒。而到長大後進行比賽,哭泣是一種“解放”身心的方法,能幫助她在短時間內調整好心態與身體狀態。
很多時候,不愛哭的孩子經常將負面情緒憋在心裡,拒絕釋放出來,這也會導致他們對自身的情緒過度壓制,缺乏豐富的情感表達。
二、高度同理心
何炅在主持人是出了名的“高情商”,他曾說:“我不在一個人的時候,獨自哭泣”。
黃雅莉唱十多年前的老歌時、彭昱暢講奶奶送他到高鐵時、以及搭檔謝娜結婚時,何炅都曾為之落淚,這也是他有著高度同理心的表現。
同理心也叫共情能力,何炅的“愛哭”是容易和身邊人的情緒產生共鳴,用感同身受的表現告訴身邊的人:我理解你。
很多時候,哭泣能夠表達出對人或事物的感受,愛哭代表著對身邊情緒氛圍敏感,易受感染。而不愛哭的孩子,往往“不懂”這種氛圍的變化,會出現冷場狀況。
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要重視情商培養1. 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父母的情緒變化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明顯的,孩子小時候對人的表情和語氣變化都很敏感。
父母們要試著耐心、語氣平和的問孩子:“怎麼了,你為什麼要哭呢?”、“寶貝,咱們先不哭了,你告訴媽媽怎麼回事?”。父母的情緒變化會極大影響孩子,有時候家長一味地訓斥、制止孩子的哭泣,反而會讓孩子哭的更厲害。
2. 鼓勵孩子哭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例如親人去世、玩具丟失、遊戲沒玩好等情況出現時,父母要跟孩子說:“感覺不好受的話,就哭出來吧”、“哭出來就好受點了”。
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感知情緒的變化,教導他們控制自己的情感,在合適的時間、場合釋放。幫助孩子瞭解情緒的種類,掌握自己的情緒變化。
3. 及時與孩子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不要總是用“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你有什麼好哭的,閉嘴!”等嚴苛的話。這種過於嚴厲的話會刺激到孩子,讓他們在年齡小的時候產生心理陰影,從而導致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家長需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他們用哭、喊等方式釋放負面情緒,讓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長。
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能感受到情緒的變化,也更需要情緒管理能力。
在3-6歲情緒管理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家長們要重視起來,可以用小遊戲、繪本、故事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