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那天跟先生聊天,說起來那些被拐賣的孩子,我說:為什麼孩子會不記得爸爸媽媽呢?三歲左右應該有記憶了呀?
但我們卻忽略了一點: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有了記憶,記住了,後期卻發現,孩子三歲以後,彷彿對之前的記憶不復存在了。
小侄女小的時候,我總是帶她玩兒,她1歲多的時候我經常會帶她去一個小廣場玩兒,每次我放假都會帶她去那個廣場,她記得有個小夥伴從鞦韆上摔下來,碰破了頭。
後來兩歲多的時候我放假回家,她也會纏著我帶她去廣場,到鞦韆那裡她還會記得那個摔破頭的小孩兒,可是三歲以後她就不記得了。
我搜索了資料才發現:如果沒有意外,沒有太大的變故,孩子的記憶在三歲後真的會經歷一次“大清楚”,好像被偷走了記憶。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是誰“偷走”了孩子的記憶?我們來一一瞭解下!
英國教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
3歲以後孩子的記憶會消失,用心理學家的專業術語來說:這種現象叫“童年失憶症”。
實際上這並不是說孩子的記憶消失了失憶了,而是要從人類的記憶法則來說起。
記憶分為三類: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這三類。
感覺記憶是最短暫的,可能是你聽過的一個聲音,聞過的一種味道,事後這種聲音和味道很難想起來,這種是無意識的記憶,很難在大腦中留下痕跡。
再說短時記憶,這個記憶比感覺記憶長一些,臨時起意背誦的手機號、詩篇,但不是用心記的那種,只能短暫停留。
長時記憶是比較深刻的記憶,用心的記憶,比如小時候學的《憫農》,幾乎沒人會忘記,還有游泳、打球等技能類的東西,幾乎是終生忘不了的。
瞭解了這些你就能瞭解為什麼孩子3歲以後彷彿記憶都消失了,一方面孩子3歲前大腦還處於飛速發育之中,這些記憶遲早會被其他的事物多替代。另一方面,3歲之前孩子的記憶都不是長時記憶,除了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搬家,變故等,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很難長時間留存在孩子的大腦記憶中。這就是孩子3歲之後記憶好像被清除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說,“偷走”孩子記憶的就是時間和成長。
這麼看來,好像網上說的那些話很有道理:
孩子三歲前誰帶都一樣,將來都會忘記!
孩子3歲前上早教、培訓沒啥用處,早晚會忘記!
話可不能這麼說,雖然孩子出生的時候像一張白紙,他並不能知道“誰是媽媽,”“媽媽對他的意義是什麼”,但他依然可以從媽媽那裡感受到溫暖和安全感。
我們常看到有些寶寶出生後,護士抱著使勁兒哭,但是一到媽媽的懷裡,寶寶就停止了哭聲,這就是母子之間心連心的奧妙,剛出生的寶寶總能嗅到媽媽身上的味道,感受媽媽的氣息。
所以3歲前不是誰帶都可以,而是最好由媽媽帶,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有安全感。
對比從小由媽媽帶和老人帶的孩子,我們會發現,由媽媽帶大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樂觀。也有這樣的情況,孩子三歲前媽媽帶,但是後期媽媽上班,可能會讓老人來照顧,這個時候孩子又表現得跟老人更親,這時候媽媽也不要氣惱,這是孩子的階段,而且孩子越大越聰明,他知道老人捨不得打罵他,捨不得管教他,所以才願意跟老人去親近。
但無論怎樣,就算3歲以後孩子的記憶會清除,會不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在孩子小時候最好還是由媽媽來帶。
你家孩子有這個現象嗎?小時候是誰帶大的呢?你會因為這個而讓老人帶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