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長們都知道教育好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大人比小孩更能學到東西。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變化,也要求監護人不斷學習新的技能。

孩子小的時候語言表達不清楚,家長有時候也犯迷糊,等孩子稍微大了一點,孩子學會了撒謊,等孩子再大點孩子就有自己的想法了,為了讓孩子放棄家長看起來的想法,家長是絞盡腦汁。

雖然每一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發展,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做到放手。

家長“前怕狼後怕虎”,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決定。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在被限制的環境中,就不會更好的發揮。

限制給人們帶來了思想的停滯和退步,讓人們放棄自己的想法來換取所謂的“安全”。

人們想要發展的更好,就要有一個自由的環境,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只要你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孩子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什麼是“魚缸法則”?

在美國的一家公司裡,一進到辦公室就會看到一個漂亮的魚缸,魚缸裡養了幾條特別好看的小魚,說來也怪,養了好幾年,小魚還是小魚,一點都沒長大,時間長了,人們認為這種魚就是小魚,不會長大。

有一天,董事長的調皮孩子來找父親,看著這些漂亮的小魚,於是很興奮的想把小魚抓出來,但是卻不小心把魚缸碰掉在地上,魚缸碎了,沒有辦法,只好把小魚放在公司外的噴泉裡,過了一段時間魚缸買回來了,人們把小魚撈上來,讓人驚奇的是,小魚長大了,由原來的三寸變成了一尺。

後來才知道原來小魚並不是“小魚”,只是因為魚缸太小,小魚為了生存自己選擇不長大。

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想要孩子發展的好,就要放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不要總是勸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讓孩子總是拘泥於一個“小小的魚缸”。

二、“魚缸”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魚缸裡的小魚,因為魚缸太小,為了生存小魚選擇不長大;就像孩子為了聽爸爸媽媽的話、為了安全,也選擇不去做、不去想。

1. 限制孩子的思維

孩子一生下來並不都是不喜歡勞動和思考的,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家長在這期間引導孩子是最重要的原因。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能夠自己做出好的決定,所以總是幫孩子把以後的路鋪好。孩子只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走就不會出錯。

這些往往限制了孩子的思維,孩子不需要動腦筋就可以得到結果,長期以往,孩子就會不願意動腦思考,什麼都依賴家長。

2. 限制孩子的動手能力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小孩子,這個小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金疙瘩。

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只要好好學習,什麼都不用做”,在家裡就是一個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懶癌患者”,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甚至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僅有的興趣愛好,被爸爸媽媽以耽誤學習而告終。

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為了孩子的發展,家長限制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3. 限制孩子的夢想

琪琪很喜歡唱歌,在家總是能看到琪琪站在陽臺練習唱歌,但是最近沒看到。

後來才知道琪琪媽不讓孩子唱歌,覺得孩子就要以學習為主,其他的都可以不做,認為唱歌沒有前途。就這樣琪琪在媽媽的嚴厲打壓下,只好放棄了唱歌。

其實哪有什麼是沒前途的呢?只是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空間,不能自己做選擇,如果孩子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想把他學好的。

孩子的夢想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生活的動力,如果沒有太大影響,家長還是應該讓孩子保留對夢想的堅持,而不是直接斷了孩子的希望。

其實生活中不缺這樣的家長,我之前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一次孩子說“媽媽你看,我能幫你掃地、洗完,那是不是說明我長大了”。

我說“是啊,你長成男子漢了”。

孩子看著我繼續說:“那我以後是不是可以自己選擇我喜歡的興趣班”

聽到孩子這樣問我,我突然意識到,我對孩子的控制應該要少一些,孩子慢慢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還是強制性的控制孩子,那孩子以後都變得,不再思考、甚至會變得不會思考。

三、打破“魚缸”家長要怎麼做?

小勇從小就被爸爸媽媽看得很嚴,除了學習什麼事情都不讓小勇做,擔心小勇會受傷,時間長了,小勇就覺得自己笨手笨腳,什麼都不會做,有時候就是自暴自棄的狀態,其實孩子生下來都一樣,並沒有什麼心靈手巧,很多孩子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家長的教育改變了孩子。

所以家長想要孩子全面發展,就要勇於放手,給孩子自己體驗和學習的機會。不要總是限制孩子的一切行為,孩子只有自己做了、經歷了才能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就像一件事情,我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一樣,只有讓孩子自己親身經歷了,孩子才會有自己的見解。

小魚需要更大的空間才能長大長壯,孩子更是如此。作為家長,我們總是為孩子做好一切,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接受“成品”,而把自己變得“差勁”,最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選擇。

俗話說“絕對的自由是混亂”

自由並不代表家長一味地放縱孩子。而是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對孩子的某些好的行為和想法,提供引導和支援;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和想法,及時的阻止和打消。

1.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左右,當孩子一個人面對一些事情時,孩子要有最基本的思考能力,思考面前的事情要怎麼做。而不是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告訴家長,讓爸爸媽媽幫自己想辦法。

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他們面對需要自己做決定的事情,不至於考慮不周而導致不好的結果。

2. 給孩子自由,適當的引導

家長們往往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就不斷的拼命掙錢。很多家長總是一句“為你好”,就把孩子的探索欲打消,真的能夠給孩子最好的嗎?事實常常相反。

毛毛媽對孩子一直都是“散養”的方式,但是後來時間長了,毛毛的學習成績直線下滑,毛毛自己“有想法”,今天想學唱歌,明天想學鋼琴,毛毛媽都滿足孩子了,可孩子到頭來不僅學習成績下滑了,報的興趣班也沒選好。

其實毛毛媽對毛毛放手並沒有錯,錯的是毛毛媽對孩子完全自由。

俗話說“絕對自由是混亂”,孩子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並想不到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家長要對孩子做出的錯誤選擇,可以適當的引導或干涉。

就像孩子小時候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就必須制止,否則後果會更嚴重。

3. 給孩子發言的機會

不要總是認為孩子的觀點不好,不給孩子發言的機會,聽聽孩子怎麼說,學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的想法也許是更好的。

家長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知識的日益增長,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裡學習更多的知識。

4.讓孩子學會選擇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知道,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不能一輩子在孩子身邊,孩子總有離開我們的一天。

為了讓孩子自己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不應該幫孩子決定一切,不能幫孩子做任何事。

只有讓孩子自己學會選擇,才是最好的幫孩子。在當今這個複雜的社會,學會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孩子的一生。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自己把握想要的人生方向。

或許有時候家長“放手”並不是很容易,所以家長要剋制自己為孩子做一切的衝動,不要事事都要為孩子想好、做好,孩子有了自由的空間,才能好好的發展。

打破“魚缸”,給孩子心靈的自由,才是作為父母最聰明的決定。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那些哭著喊著嚷著不生二胎的人後來真香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