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需要守紀律嗎?

和小夥伴們玩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參觀博物館、排隊買票……日常生活中需要寶寶遵守某種“紀律”的時刻還是相當多的。

如何讓孩子明白紀律的意義

貫穿在美吉姆課堂中的“紀律哲學”,雖然聽上去比較抽象,但其實也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供爸爸媽媽在日常帶娃的過程中參考的。一起來了解吧~

首先需要爸爸媽媽謹記的是:紀律是為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出了問題就受到懲罰!要想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就得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關注於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懲罰。

紀律應該具有一致性、關懷性和有效性。為了幫助小朋友解決紀律問題,我們要遵守以下三大原則:表達認同感、建立情感連線、言傳身教。

1.表達認同感

要想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首先就需要對TA的經歷產生共鳴。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了解TA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可以俯身或蹲下,以使我們與小朋友的視線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問TA當時是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要做出那樣的行為,想要達到什麼目的。而如果是年齡尚小、詞彙量不足的孩子,我們就要善於幫助和鼓勵他們去表達。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問小朋友問題:

“看到你在操場上跟小朋友起了衝突,你現在覺得不開心嗎?”

“我看到剛剛要走的時候你很心煩,是不想離開嗎?”

得到小朋友的回覆之後,根據TA的反應,試著表示對TA的理解,你可以這樣說:

“這確實很難。”

“那真是挺難過的。”

“我之前也跟你一樣有過這樣的感受。”

認同小朋友的情緒能幫助他們認識情緒,從而有助於引導他們去共情並做出友善的行為。談論情緒問題,意味著你開始進入小朋友的內心世界,他們也會很樂意而且沒有顧忌地去表達情緒。

2.建立情感連線

在認同小朋友的感受之後,接著就要與TA建立實質的連線了,這也能給小朋友一個釋放情感的出口。切記,在試圖改變小朋友的行為和想法之前,一定要先與孩子建立情感上的連線,這樣會使小朋友更願意跟你配合。

建立情感連線,最重要的是要展示出你對TA情緒是接受的,哪怕當時TA的情緒起伏比較大。你可以輕輕地撫摸小朋友的背部,很溫和地說些安慰TA的話,比如:

“我知道等待很難,有時候我也會有這種感覺。”(此時要表示出自己的同理心,正常化對待小朋友的情緒,並且與TA建立實質的接觸,告訴TA“我在這兒陪著你”)

“你現在非常失望,那你要不要像恐龍一樣使勁跺跺腳呢,要不然和我抱抱吧?”(此時你為小朋友提供用身體接觸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3.教亦有道

要想讓孩子改變自己不好的行為,就必須讓TA自己有很強烈的想要改變的意願。當小朋友感覺到TA被賦予了力量的時候,TA就會從內而外感受到鼓舞,從而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反之,試圖用恐嚇和製造恐懼感的方式控制小朋友的行為,則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那麼,怎樣去教育小朋友呢?我們不妨採取以下兩個策略:

通過協商進行教育

“我們今天玩得很開心,可是現在得走了。你可以選擇最後一件你想做的事情,做完我們就離開。下次我們可以待得更久一點,在離開前我也會提前告訴你,我們還可以提前過來讓你多玩一會兒。”

通過合乎情理的論證進行教育

——“你覺得如果每次在小狗吃飯的時候我們都在它旁邊大聲吵鬧會怎樣呢?”

——“小狗可能會不吃了。”

——“它會覺得很不舒服對不對?”

——“是的,我不希望它覺得不舒服。”

——“如果你吃東西的時候別人也在旁邊嚇你,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我會感覺不高興。”

——“是的,我知道你不願意被別人嚇,那我們現在明白了下次小狗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對不對?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記得。那麼我要交給你一個任務,就是確保它吃飯的時候它的周圍是安靜的!”

紀律問題,可以說是孩子們之間進行社交和情感溝通的基礎,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將會終生受用。我們要做的,不是僅僅在孩子表現出不好的行為時去給出“反應”,而是主動採取行動,主動和孩子去談論,去幫助TA解決問題。要知道,我們不是要改變或者控制孩子,而是要通過更好地理解TA,達到幫助TA控制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緒的目的。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嬰兒游泳前需要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