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奇葩說》第七季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辯題“男孩子想穿裙子去幼兒園,爸媽該不該阻止他?”。

兩個年輕的大男孩針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反方奇奇先發表觀點,他認為男孩穿裙子,真的不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不應該去拒絕。這個辯題其實說的是作為父母,到底該在孩子的世界裡扮演怎樣的角色。

我們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利與弊,同時讓孩子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是對教育的初心,也是對小孩的尊重。有時候阻止,孩子也許會以為自己做錯了。下次,他看到別的女孩在玩洋娃娃,就覺得自己不能玩洋娃娃。看到別的女孩子在跳芭蕾舞,就覺得自己不能跳芭蕾舞。當看到媽媽在做家務,甚至會覺得,女人就應該做家務,性格刻板印象,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

導師劉擎教授支援了反方奇奇的觀點:他提到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你讓孩子去幹什麼事,最大的動力就是禁止他。你不講緣由地去禁止他的時候,他反而會在更危險的時候去嘗試。

劉教授說到的這個基本原理,實際上就是心理學中的“白熊效應”,源於哈佛大學的一個實驗:要求參與者去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了一隻白熊的形象。從而得出結論:越是不要做、不要記得的事情,卻往往越會做,越會回想。所以不如就讓男孩穿裙子去幼兒園,我們不必把這件事想得太嚴重,太過妖魔化,也許他也就是好奇,一時新鮮,穿了玩玩。

我們再來看看正方TK的觀點,他認為有的時候我們阻攔,不是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父母有責任幫孩子規避有可能遇到的風險和傷害。幼兒園的孩子性情還不穩定,所以才需要父母正確的規範和引導。我們不是不讓男孩穿裙子,而是要讓孩子在對的時間和地點穿裙子,不去幼兒園穿,但是可以去少年宮的時裝秀上穿。父母既要做到聰明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能太過盲目地順從。

孩子穿裙子去幼兒園,很大可能會遭受別人的白眼和嘲笑。當父母沒有辦法在幼小的孩子身邊保護他們的時候,可以幫孩子預估風險和承擔後果。TK不覺得那些盲目讓孩子穿裙子去幼兒園的父母是愛孩子的,相反,他覺得那些給孩子限制,想保護孩子的父母,才是愛孩子的。因為當父母幫孩子規避了傷害,才會讓他更愛這個世界。我們不需要去迎合外界的眼光和看法,但我們可以儘量讓孩子在行為上不受到傷害。

導師楊冪的一票是投給正方,她覺得,幼兒園男孩子想要穿裙子的話,有可能是危險而不自知,她作為一個家長,是不能承受孩子在幼兒園遭受到一些打擊他的事情的。如果是成年人,可以想辦法去調解,但是小孩子,他面臨的風險會太大。

辯論要分正反方,非黑即白。對於“男孩子想穿裙子去幼兒園,爸媽該不該阻止他”這個辯題,我想,在生活中,我們完全可以折中一下。

孩子一般在三歲左右會形成自己的性別認知,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開始主動學習社會文化上區分男女的習俗。周圍環境在這方面其實也是在有意無意的引導,似乎汽車、恐龍、奧特曼這些才是男孩子的主題,而女孩子就是該熱愛扮演一個“小公主”,其實性別的刻板限制了孩子的很多可能。

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和刻板性別印象不符的行為時,家長會有一些擔憂,但這並不一定代表他性別認同有問題,不要過於擔心。對孩子來說,那些喜好可能就是喜好,在他們眼中,這些並不代表性別色彩。父母沒必要反應太劇烈,喜好多元一點,也沒有什麼壞處。這是父母首先要認識到的一點,要學著接納孩子的想法。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覺得你的想法和喜好沒有什麼錯,只是幼兒園可能很多小朋友不這麼認為,他們會覺得你的打扮會有些奇怪,我們害怕你會受到傷害。如果你不怕小朋友對你指指點點,就是想這樣做一回,那麼我支援你,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開開心心去學校。如果你害怕別人的嘲笑,那麼媽媽我們不一定穿著裙子去學校,我們可以在家裡穿,或者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戶外玩的時候穿。

父母可以給孩子建議,但不要替他們做決定。家長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評估,提前告訴男孩,穿裙子到幼兒園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有沒有應對的措施,自己是否能承受,家長可以給與什麼樣的支援。在評估過後,孩子選擇穿或者不穿,支援他。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不用顧忌他人的眼光,擁有屬於自己的更加自由廣闊的人生。

#育兒有招#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教育部通知將“整改”幼兒園,家長聽了拍手叫好:幸福來得好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