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人際關係,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物件,他們的一言一行,觀點和認知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髮育。

特別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更要把握好“度”,如果不懂兒大避母,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知,耽誤孩子的心理成長

全職寶媽想重返職場,卻被“黏人”兒子絆住了,親子關係太好也很愁

閨蜜小美的寶貝兒子,已經快上小學了,卻依舊不肯跟他分床而睡,這讓她十分苦惱,小美是全職寶媽,兒子出生後的衣食住行都親力親為,小美性子溫和,加之兒子乖巧可愛,親子關係十分和諧。

小美以為孩子上學後,生活可能輕鬆一些,自己也不能總在家裡“宅著”了,信心滿滿地規劃著重返職場。但是兒子卻對自己格外依戀,不光要求上下學卻只能媽媽接送,對媽媽的黏人程度更是有增無減。

回家後,寸步不離跟著媽媽;媽媽做飯,孩子便在廚房玩兒;媽媽在客廳,孩子也跟著“移駕”而至;有時居然連媽媽去衛生間也會尾隨,生怕媽媽會丟了一般。

面對兒子對自己的百般“偏愛”,小美一邊覺得格外感動,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另一方面也覺得這是“甜蜜的負擔”,畢竟自己還想工作,孩子寸步不離,可能多有不便;除此以外,孩子上學就意味著他已經長大了,總是這般黏人,會不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有不利的影響呢?

媽媽和兒子過度親密是好是壞?不懂兒大避母,可能“廢掉”孩子

父母愛孩子、孩子親近父母,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特別是家有男寶的家庭,寶媽們有“兒大避母”的意識,否則可能會產生這些危害。

一、界限意識模糊

當孩子脫離母親後,便開始了學習和適應新的世界,新的生活。

對於嗷嗷待哺,毫無自理能力的孩子,媽媽給予孩子們無微不至的愛,是應當的。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愛、自信和安全感,而孩子的心理也會更加健康,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但是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爸爸在教育中的作用則越來越重要,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孩子才能夠明白爸爸媽媽是世界上關係最親密的人,我是他們共同的孩子。如果沒有“兒大避母”的意識,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界限感的定位可能會產生偏差。

二、性別意識模糊

父母和兒女之間血緣濃厚,但是母子之間依舊存在著性別上的差異。家長雖然都有男女之別是不能混淆的意識,但還處於認知階段的孩子們,可能還沒有明確地建立起性別意識,如果母子之間不存在界限感,日常相處太過親密,零距離的接觸很容易模糊孩子的性別意識。

孩子的少年時期,已經產生了性別意識,如果與家庭成員接觸過於親密,在長大後極有可能會導致他們,掌握不好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合適距離,可能會對異性產生過分親密的舉動,自己卻渾然不知,甚至會無意識地侵犯他人的隱私。

親子關係也要把握好度,這些不同年齡段小建議,給家有兒子的寶媽

1:無拘無束的兩歲

兩歲前怎樣的親密關係都不為過分,父母也應當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建立起最大的安全感,撫摸、親吻、擁抱都可以讓孩子產生積極的情緒。

2:逐漸分開的三歲

當孩子三歲時,會逐漸萌生出“性別意識”,進入到性別意識敏感期。如果孩子頻繁問:為什麼我的身體和媽媽不一樣呢?為什麼衛生間有男女之分?這些都是孩子進入到性別意識敏感期的重要標誌。

三歲後適度放手,特別是男寶的家庭,寶媽一定要注意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

3:三歲以後,爸爸不能缺席

如果寶寶非常粘媽媽,間接證明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將孩子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爸爸身上,是個好辦法。讓爸爸多陪伴孩子,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一起去遊樂場玩兒;一起讀繪本;一起參觀博物館;都是不錯的選擇。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李玫瑾:從小給孩子養成獨立睡覺習慣,影響孩子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