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情況:

一回家就開始寫作業坐在課桌前好幾個小時,但是寫到凌晨一兩點都寫不完。

老師反映上課坐的筆直,眼睛也盯著黑板,但是卻連最基礎的問題,都聽不懂,下課要問好幾遍才行。

班主任說孩子平時看起來學得很認真,但是效率非常低,經常走神,迷迷糊糊的怎麼都睡不醒的感覺。

……

孩子看起來學得很認真,但是卻效率低,學得沒效果。老師揪心,家長焦心,孩子自己也苦惱,時間一長,甚至想放棄。

遇到這樣的情況,千萬不要著急,孩子很可能是陷入了“注意力陷阱”。

我們無法迴避的一個事實是,當孩子踏入了“注意力陷阱”,會伴隨著出現三種個性特徵:衝動焦慮粗心大意

面對孩子的學習狀態,不少家長都開始疑惑,難道每個孩子腦回路是不一樣的?

根據研究表明,真的是這樣:

斯坦福大學神經學家卡拉·沙茲說:“當細胞A的一個軸突和細胞B很接近,足以對它產生影響,並且持續不斷地參與了對細胞的興奮時,那麼這兩個細胞或其中之一就會發生某種生長過程或新陳代謝變化,以至於A作為能使B興奮的細胞之一,它的影響加強了。”

曾經對倫敦計程車司機進行一項研究:

要求受試的 司機記下倫敦的25 000條街道,這些街道縱橫交錯,令人頭暈目眩,就像 迷宮一般。準備這個艱苦的測試用了3 ~4年,只有一半的受訓司機通過了測試。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在這些司機接受測試前分析了他們的大腦,在3-4年後,對他們又測試了一次。透過測試的受訓者在後海馬體和前海馬體中所擁有的腦灰質比之前更多。

但有意思的是,這個測試還表明這些計程車司機在處理視覺資訊方面的能力變低,所以這裡有一個平衡,是學習大量資訊所付出的代價。

組織這項研究的惠康基金會的埃莉諾馬圭爾(Eleanor Maguire)說:“人類大腦仍然具有‘可塑性’,即使到成年仍然如此,這使大腦能夠適應新學到的技能。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瞭解到,我們的行為習慣的的改變會影響大腦構造的發展。

比如說,當孩子學習養成拖延、走神的習慣,大腦中的神經元會發生變化。如果神經元受到重複刺激,神經元的軸突上會覆蓋一層髓磷脂,會額外的保護相關的神經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難改的原因。

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透過對大腦結構和身體技能的瞭解,去制定科學的調整計劃,透過行為習慣的提升去重塑大腦。

如何才能讓孩子保持真專注,提升學習效率呢?這需要我們對大腦有很好的控制。

首先我們要知道:專注力好人並不代表不會走神。其實,專注的人也會走神,但是缺乏專注力的人是無法覺知自己走神的。

缺乏專注力的孩子上課走一個神,發現自己錯過了老師講解的重點。而專注力強的人可以隨時從走神的狀態中回到原本狀態。

專注力其實不是一條線,而是和走神狀態共同形成一條波浪線。我們可以理解為,波峰是專注力,波谷是走神狀態。

走神狀態其實是專注力養精蓄銳的過程。保持專注,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所以,想要更好的保持專注,關鍵在於接受走神的存在,學會放鬆。

看到這裡我相信有的家長會問,孩子如何才能在專注和放鬆之間切換自如,保持良好專注力,提升學習效率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科學提升!

制定科學調整計劃,重塑腦回路

透過上文分享,我們瞭解到,想要幫助孩子養成某個習慣,需要對大腦相關神經元進行重複刺激,增加神經元突觸上髓磷脂的分泌,增加對神經元的保護。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能夠在孩子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及時分析注意力的運作情況,幫助孩子將注意力始終投入到目標任務上。

一旦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干擾而轉移,腦電訓練也能及時幫助孩子調整狀態,重新選擇正確的目標物。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相關神經元不斷接受刺激,神經元之間的連線會加強,大腦資訊傳遞會更迅速、準確,養成專注學習好習慣。

自我把握學習生活節奏,在專注和放鬆間自如切換

想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精力專注學習,有序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放鬆,除了提升專注能力,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任務規劃等能力也非常重要。

透過專業心理認知行為訓練,從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習慣、能力強弱等方面入手,制定針對性提升方法,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

採用多維度訓練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如從情緒、時間管理、作業管理等方面做到自我規劃和調整。

這樣一來,孩子做事情更有頭緒,更有計劃,避免拖拉磨蹭、浪費時間、效率低等情況出現,能夠自我把握學習和生活的節奏!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種尷尬叫“女兒隨爹”,森碟越長越像田亮,網友:還我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