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3180字,閱讀大約需要 8 分鐘。
前言
一個孩子,在成人化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
從他在嬰幼兒期學著走路、學著拿筷子吃飯開始,到他長大一些學著與小朋友交往,一起分享玩具發生爭執,再到青春期,他有了可以分享秘密的好友,開始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都是他人生路上的體驗和經歷。
作為一名母親,我重新回看過去,我對待孩子交友問題上,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的。
當孩子回來和我說:"媽媽,誰誰誰不和我玩了。"
我會著急地說:"那你做了什麼讓對方不開心的事嗎?"【帶著對孩子的不信任】
孩子說:"沒有,是他的問題,我……"【聽完孩子的解釋,我為了讓孩子儘快不煩惱不難受,就急於給孩子出主意、幫他解決問題,包辦他的思想,以自身的體驗來代替他的體驗。】
例如:
我會說:"那你就不要和他玩了。"【怕孩子受委屈,讓孩子繞過問題。】
或者說:"我們大度些,不和他計較,準備點他喜歡的東西,去哄哄他。"【要孩子成為大度的孩子,讓孩子去討好和忍讓。】
卻忘了,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你幫他解決問題。
一、他更需要的是自己去體驗。
因為你無法用你的人生來代替他的人生,你不能因為自己的"怕"和"要",就剝奪他體驗七彩人生的機會,他只有在體驗失敗時,才能收穫經驗;在體驗成功時,才能收穫智慧。
二、孩子需要的是你的看見和迴應,不需要你替他想辦法做決定。
當他被看見和迴應後,就會帶著這些溫暖和力量,自己找原因想辦法做決定。
三、孩子需要你學會如何做父母,而不是總想著教育他。
學習家庭教育不是為了教育孩子的,而是為了讓自己學會如何當父母的。
如果你覺得家庭教育是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話,那你的方向就錯了。因為你把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可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以父母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
父母做對,孩子才優秀。孩子優秀只是你做好父母的副產品。
請看案例分享:
正文
文 |蕙心老師
週一的晚上,女兒說想跟我聊件事情,還說時間可能會比較長。看著女兒拿著抽紙坐在了沙發上,我心想看來女兒是遇到困難了。
女兒開始訴說這段時間,面對和要好的同學小涵、小靜之間的關係問題,她的困惑和難受。小涵多次和女兒說小靜的不好,希望女兒能夠遠離小靜。
女兒覺得小靜人比較和善,只是慢熱而已。女兒努力想協調好這件事,希望她們三人能夠和平相處。
今天小涵說女兒既然做不到只和她做朋友,提出了分手,女兒很傷心。
看到女兒抽泣著,我把她摟在懷裡,輕輕撫摸著孩子的頭,我們有了下面的對話:
我:"貝貝,你傷心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去做了,還是沒有挽回這段友誼,你很委屈是嗎?"
女兒點點頭,說:"我和她們都聊過這件事,小靜也和小涵寫信說了自己的想法,我也儘量多去關注小涵的感受,我能做的都做了。我和小涵都約好了高三畢業一起去旅行。"說到這裡,女兒抽泣得更厲害了,"我小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我覺得事情都可以商量,比如平常和你和爸爸鬧了矛盾也可以商量,可是這一次我覺得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了。"
我:"貝貝,你是不是很在意小涵呢?媽媽看到你的善良,希望朋友們都開開心心的。而且你比媽媽厲害太多了,這麼多人都喜歡你,我那個時候上學只有一兩個好朋友而已"
女兒:"是的,媽媽。我和她們在一起挺開心的。"
【我突然想到鄭老師說的那句話:為啥手機比媽親,因為手機裡有一群付出不求回報的人。我以前煩孩子天天手機不離身,我現在才明白是手機裡的這些孩子給了女兒很多的信任和陪伴。】
女兒繼續說:"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小涵就那麼不喜歡小靜呢?她只是慢熱,每次我和小涵在一起她都儘量不來找我玩了,就是怕小涵生氣。我本來想忍忍就算了,小涵每次都在我跟前說小靜的壞話,我都和她解釋小靜不是她想象的那樣,最後我都沒有辦法說什麼了,就岔開話題。我夾在中間很為難。"
我:"貝貝,你會覺得小涵比較強勢,小靜比較弱,你會比較同情小靜,會覺得小涵做的不好嗎?容忍小涵只是希望她能夠停止自己的行為,並不是真的認同她。"
女兒:"是的,我不喜歡總在人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可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我:"貝貝,你知道為什麼小涵會這樣排斥小靜嗎?"
女兒:"不知道"
我:"我也不知道,我想她可能有她的原因,但我們都不瞭解。也許小靜身上有小涵覺得自己沒有的優點,這讓她覺得看見小靜就看見了一個不好的自己;也許她的父母很過度在意她,讓她覺得所有她喜歡的都要獨享,不能和別人分享,友誼也一樣。我們都不知道答案。"
女兒輕輕嗯了一聲。
我:"貝貝,你已經盡力了,你不需要苛責自己。你也只能做到現在這樣,這些都是你成長路上的小插曲,未來等你上大學,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這樣的事情可能還有很多,它是來一次次歷練你,讓你內心強大的。"
女兒使勁點點頭,臉上好像輕鬆了些。
女兒:"還是有些難受,我不知道明天怎麼面對小涵,而且大家都挺關心我們三個人的。我最怕的是同學們會對小涵和小靜有看法,說她們不好。"
我:"貝貝,你準備明天怎麼辦?"
女兒:"我也沒有想好,我還是終究要面對,我覺得自己可以的。"這時候女兒笑了。
我:"你現在還難受嗎?"
女兒給了我個哭臉:"難受,媽媽,現在已經一點鐘了,我還有作業沒有做完。不過,我跟政治課代表熟,不交作業也是可以的。"
我笑了:"那就去洗把臉,趕緊休息吧,不然明天眼睛就變成小兔子了。"
女兒:"我還是做完作業再睡吧。媽媽你也早點休息。"女兒站起身準備回房間。
我站起來,給了女兒一個大大的擁抱,我感受到女兒身體的柔軟,也感受到了兩顆心的靠近。
想想幾年前,女兒的心門是對我關閉的。
雖然她在校是大家眼中學習優異的學生,可我卻知道因為我過去不懂真愛,給孩子留下了很多"怕"和"要"。
我為此自責著,就會特別希望孩子能夠多參加愛與幸福的活動,能夠在高能量的環境中釋放這些"怕"和"要",不再像過去幾十年的我。
可是我越自責越希望,孩子就越不願意我走近。所以,女兒經常說一句話:"我就不覺得說出來有什麼用,能解決問題嗎?還不是要一個人去面對問題。"
這些年,我開始迴歸自身,梳理自己的人生軌跡,看到了一個和女兒一樣不願意相信愛,努力讓別人滿意認同自己,所有事情都自己扛,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我。
我開始接納這樣幾十年在"怕"和"要"中浮浮沉沉的我,我也開始更多的和別人去"說"自己,敞開自己的心扉,走出自己的孤島,走進溫暖的人群,我的心底也有了更多的人,這種感覺很美妙。
女兒今天找我傾訴,是我長久以來的夙願,真正這一天來的時候我反而沒有想象的那樣激動,更多的是平靜和喜悅。
我並沒有給女兒任何的建議,最終還是由她自己去做選擇,自己去面對。可她說出來後,感受到了媽媽給予的接納和力量,她面對困難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她卸下了包袱,可以輕鬆上陣了。這對女兒來講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啊!
走進臥室,聽到老公的鼾聲,兒子也在喃喃說著夢話,我想這就是天清地寧的樣子。
我更加體會到一個媽媽內心的安(心態)、寧(寧靜)、德(奉獻)是多麼的重要。
感恩女兒,讓我開始知道如何做一個媽媽和妻子。
本文智慧財產權歸愛與幸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