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慢慢長大,整個過程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最讓家長頭疼的莫過於在成長的路上,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俗話說得好,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但如果孩子一開始就養成不好的習慣,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不最近我朋友就遇見了一件難事,自家孩子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愛啃指甲,家長髮現的時候指甲已經被啃的禿禿的了,有的時候甚至會把手指都給咬破了。
這個現象其實並不是一個個例,很多小孩子都有啃指甲的習慣,小的時候就喜歡把手放到嘴裡咬,長大了更是有事沒事就把手放到嘴裡啃指甲。
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小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嗎?其實仔細分析下來,主要是有兩大原因。
1.不好的習慣
拋開孩子可能有營養物質缺乏而導致的異食癖,我們只來說說,孩子身體情況正常,為什麼還會出現咬指甲的情況。
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有不好的習慣,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咬指甲都是無意識的,並沒有特殊情況,只是單純的習慣性咬指甲。這實際上跟孩子的一種小習慣,就和走路的習慣,說話的習慣一樣,有些孩子就是習慣性的咬指甲。
而且不僅是咬指甲,有的時候還表現在摳手指,掰手指關節,這就是最開始沒有意識的時候孩子這樣做,到後面就會變成經常性的。
2.緊張焦慮
不光是孩子,就算有的時候我們做大人在緊張焦慮的時候,也會有屬於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咬指甲會顯得不雅觀,但是像抖腿,或者是摳手指甲這種小動作還是可能會出現在大人身上。
孩子也同樣是這樣,我們會經常看到孩子在緊張的時候,就會咬手指甲,這樣有點像孩子小的時候嗦手指,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特別是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雖然他們已經過了口欲期,但是一旦遇到緊張的情況,還是會下意識的做這些小動作。
那如果真的遇到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我們做家長的又該怎麼糾正呢?
1.讓孩子注意
很多時候孩子其實並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這樣的小習慣,不管是抖腿,咬指甲,其實性質都是一樣的。而對於一些比較大的孩子,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這些小的壞習慣,提醒孩子,讓孩子自己糾正。
也可以在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把孩子咬指甲的動作拍下來,讓孩子看自己這樣其實是很不雅觀的,而且會把手指甲裡面的髒東西帶到嘴裡。
2.用東西代替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比較小,就是想要吃吃吃,想要嘴裡含著東西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一些東西代替手指。就比如說磨牙棒,或者小奶嘴,只要家長清理乾淨,這些小東西絕對會比手指更乾淨。
3.努力引導孩子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下一次做這種動作,是因為心裡不舒服,就比如出現緊張的情緒,或者是比較焦慮,心情比較憤怒。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二出現了咬指甲的行為,那家長可以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孩子,讓孩子透過正確的方法發洩出來。
但不管家長採用哪些方法,都一定要耐心的慢慢的教導孩子,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絕對不可以一口吃成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