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孩子都是隨父姓。但隨著現在男女平等的提倡,家庭思想觀念的開明,也有不少孩子開始隨母姓了。
其中,可能隨母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媽媽的姓氏太過稀有。
因媽媽姓氏太稀有,"隨母姓"提議獲全家支援,名字出來後驚豔了, "第五月",沒錯,這個孩子複姓"第五",單名一個"月"。這個名字是孩子的父親取的,但是卻冠以孩子母親的姓氏。
母親複姓"第五",是一個很稀罕的姓氏,全家人一致同意讓孩子跟隨母姓"第五",將這種稀罕的姓氏傳承下去,而這個孩子又剛好出生在五月,所以取名為"月"。
網友:"這個名字絕了,估計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重名的了。而且,這個名字簡單起來又有內涵,果真是一個好名字!"
孩子隨母姓有何利弊首先,隨母姓並非不可以。
第一,我國的複姓確實不少,比如"公孫,皇甫,諸葛"等等,但隨著姓氏的簡化或者人口的遷徙融合,這些姓氏逐漸減少,而有些姓氏甚至是消亡了。如今,這些姓氏卻格外受人青睞,因為用這些姓氏起的名字,一般都會很高大上。
第二,對於媽媽而言,家裡人支援孩子隨母姓,無疑是這個家庭對自己的一份肯定,也是在心疼媽媽的付出,媽媽在家裡的價值得到肯定,也有利於家庭的和睦。
當然,孩子隨母姓也會帶來不少的問題。
如果隨母姓不是全家透過的,家裡人對此一旦有所怨言,日積月累也會產生家庭矛盾,而孩子則容易被遷怒。另外,孩子長大也會面對自家姓氏與別人家不同的情況,從而帶來困擾。
取個好名,注意避開這3點①別追求“奇特”。為孩子取一個特別的名字,有一些父母為了追求"奇特",查了好幾天字典,給孩子取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帶生僻字的名字,一眼看過去就不會讀,就不用說容易寫了,這樣的取名方式大可不必。
②避免諧音問題。為孩子取名時,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因素就是要避免諧音問題。如果取名時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可能孩子以後容易被別人起外號,還可能會鬧出不少笑話。比如,如果孩子姓夏,單名取了個"克"字。"夏克"這個名字的諧音是"下課",老師都不敢叫你家孩子回答問題了。
為孩子取名字是一門大學問,畢竟名字是孩子一生的名片,希望家長在為孩子取名字的時候還是要慎重考慮,儘量不要讓名字"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