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快要去上班了,孩子到底是找個保姆帶好,還是直接送到老家去讓爸爸媽媽帶,真的好糾結,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朋友在閨蜜群裡面發了這樣一條訊息,表示出來自己最近比較擔憂的事情,其他朋友也都根據自己的狀態提供了一些想法。
麗麗: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讓老人帶孩子,我家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出現了腸胃問題,你們猜到底是什麼原因?
當時我的婆婆竟然因為孩子不願意咀嚼飯,就直接放到自己的嘴裡嚼爛之後再給孩子吃,你說無語不無語,現在老人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習慣真的無法接受,到時候不知道還會出什麼問題呢。
君君:孩子到底要不要老人帶,其實還是要看教育觀念的。我家孩子當時也是讓爺爺帶的,可是你們也都知道老一輩的人,基本上都是秉持著他們的教育理念。
即使你現在給他說再多遍,也有可能不願意去改正。孩子他爺爺又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我家孩子5歲多的時候,去他爺爺家,回來之後身上很多烏青的傷痛。
一問才知道自己犯錯被爺爺打,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心疼又無奈,從那之後,再也沒讓老人幫忙帶孩子。
花花:雖然說現在讓老一輩帶孩子已經成為年輕人的趨勢,但是我也建議你最好想清楚,不要隨意地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其他人。
雖然爺爺奶奶一定會對孩子好,但是他們身上所秉持的一些觀念,確實和我們有很大的差異。
我家孩子當時在爺爺奶奶跟前真的是被寵上了天,回到家裡面有些時候還對我吆五喝六的。
加上給老人說了好幾次,他們也不願意改正,害怕孩子之後被寵壞了,就把他帶回來了。
實際上從上面的問題之中,我們就可以得知:大部分的年輕人,並不建議自己的孩子交給老人照顧。
可是在現在經濟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之下,孩子又應該何去何從呢?
特別是一些父母身上又揹負著房貸、車貸,無法一直在家裡面做全職媽媽,這就增加了自己身上的負擔,孩子難道真的只能由保姆帶嗎?
我們應該清楚老人對於孩子也是較為愛護的,只是在和孩子父母交流溝透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紕漏,難道這些問題真的不能被改正嗎?如果年輕父母願意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商量,事情是否會有轉機呢?
錯誤的溝通方式會造成孩子的教育出現問題,難道老人真的不能教育孩子嗎?實際上,我家孩子一直是由姥姥照顧的。當時我媽退休在家也沒有什麼事情,加上我準備去上班,我媽就自告奮勇說要幫忙照顧孩子。
之後一思考,姥姥也算是個講道理的人,所以就把孩子帶到老家。當然,在把孩子送到的老人身旁之前,並不是較為隨意的,而是和老人約法三章。
因為如果沒有一個達成共識的狀態,孩子交到老人手上,或者交到父母手上,都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另外,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應該給予他一個較為明確的教育規劃,清楚自己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僅僅只是按照孩子隨意的狀態去發展,自然而然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差勁。
1)必須擁有一致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讓老人知道了千萬不能過分地寵溺他們。
讓孩子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是較為重要的,但是如果過分地考慮孩子內心的想法,而忽視到爸爸媽媽本身的作用,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當時,我和我媽商量表示一定不能過分地寵溺。該讓孩子做的時候,一件事情也不能少,需要關心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會保持以最為熱切的態度。
所以,孩子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大部分孩子表現出來的備受寵愛的狀態,而是懂得尊重他人。
2)避免棍棒教育
我們夫妻倆一直是在老一輩“棍棒教育”之下成長,確實內心也有很大的創傷,所以孩子被送到姥姥那去之後,也是非常的擔心。
不過,當時有和孩子他姥姥商量,不管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以一種憤怒的狀態去訓斥打罵孩子,而是選擇最好的方式先讓自己慢慢的冷靜。
總之棍棒教育不可取,它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我家孩子如果不是原則的問題犯錯,從來沒有被爸爸媽媽打過一巴掌。
3)避免錯誤的習慣引導
確實就像我上面所說的,有一部分老人在照顧孩子時身上會存在一些習慣,影響到他們的成長。
但是在我和孩子姥姥交流的過程中,讓她認識到自己習慣對於孩子的影響是較為明顯的。
所以想要把孩子交到他的手上,必須考慮慢慢地改正這些習慣,避免讓孩子未來成為一個壞毛病纏身的人。
加上姥姥本身也對自家孩子較為喜愛,自然而然也比較樂意改正。
所以,從上面的分析之中,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能和老人一起生活,
而是在生活的過程之中,父母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父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解決?
一些老人的“文盲式”教育對孩子影響大,要注意避免有一部分老人確實會存在一些“文盲式”的教育,讓自家孩子身體以及心理上出現很多的問題。
作為父母,應該在孩子被帶到老人面前之前,細細地瞭解清楚可能出現的可能性,同時及時的避免。
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的研究,他們也認為有很多所謂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父母應該提前的瞭解,並且進行一定的抑制。當然,根據一定的研究我們得知,這些所謂的文盲式教育父母一定要避免。
◆飲食習慣
有一部分老人在餵養孩子之時,從來不考慮孩子飲食習慣的養成,但是父母必須清楚老人哪些行為需要糾正?
暴飲暴食:老人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所以基本上是一天四五頓。看似讓孩子補充營養,實際上卻影響到了孩子的腸胃,甚至造成營養過剩的情況,讓孩子腸胃受損。
所以一定要避免暴飲暴食的情況,適度的飲食習慣養成才是較為重要的。
錯誤的餵飯習慣: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有一部分老人看到孩子不容易進食,會選擇將飯咀嚼好之後給孩子。
實際上,這樣的錯誤是較為明顯的,會使得口腔中的細菌傳輸到孩子身體內部,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給孩子吃零食:大部分孩子對於零食的慾望從來不會減少,或許有一部分寶媽認為零食影響孩子的身體不願意給孩子購買。
但是對於零食沒有比較明顯的認知,甚至會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也是父母需要注意的,一定要讓老人認識到這些零食對孩子身體的傷害。
◆生活習慣
我們可以發現,在老人身旁的孩子其實並不像在父母身旁那樣講究,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壞毛病、壞習慣確實讓寶媽感到很煩惱。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要讓老人這樣做。
勤洗澡勤洗手注意衛生:老人那個年代生活條件並不好,所以他們也沒有養成一些乾淨衛生的習慣。
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寶媽一定要注意到自家寶寶必須保持一個舒適的狀態,同時能夠以健康乾淨整潔的狀態去面對任何人。
一旦孩子進入老人家庭,寶媽也需要考慮讓自己的父母把孩子收拾乾淨。
保持良好的睡眠:現在電子產品的出現,有一部分家長會給孩子買手機,這也就給很多孩子的便利,讓他們更加沉迷於遊戲,以及電視劇或者小說。
或許爸爸媽媽在旁邊還能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老人並不能做。
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爸爸媽媽也需要考慮給老人講清楚,手機可以適當讓孩子玩,但時間一定要把控好,以免孩子沉迷於手機,影響了孩子的睡眠。
◆教育方式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棍棒教育不可取,寵溺教育也不行,這對於孩子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爸爸媽媽也應該考慮堅持以下的原則,讓老人明白。
不要隨意地否定孩子:小孩子本身的想象力、創造力是較為豐富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奇思妙想也應該被尊重。
但是老一輩來說可能並不接受,甚至會否定孩子這樣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父母也應該讓老人明白,尊重孩子較為重要。
不要打破孩子的習慣:有一部分孩子在學習過程之中,老人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學習環境氛圍營造,甚至在孩子學習之時選擇打麻將,這也是較為錯誤的。
我們一定要讓老人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之中,千萬不要讓孩子學習的環境較為嘈雜,而是讓他們處於安靜的環境之下學習,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專心,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雖然老人幫忙帶孩子已經成為了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和老人達成很好的共識的話,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相信老人也是講道理的,只要父母細心耐心的和他們好好的溝通,老人一定會把孩子照顧的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