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同事家孩子12歲上初二,到了青春期,給辦公室幾位抱怨,孩子開始不聽話了,學會板著臉了,沒原來聽話了等等。大家紛紛勸導“這就是叛逆期,忍忍自己就過去了!”

等待和容忍,真的可以安然無憂地應對孩子“叛逆期”嗎?並不見得。

記得有位寶媽曾諮詢我:她家兒子上了初中,整個人性子就變了,原來還會牽著自己胳膊散步,現在自己主動抱兒子,兒子很嫌棄地避開,這讓她很是傷心,認為孩子進入叛逆期,和自己不親近了!

實際上,叛逆期是孩子進入到一種選擇狀態,他感覺自己知曉了整個世界,想要脫離父母,試圖去證明自己;而在經驗豐富的父母眼中,孩子還很稚嫩,帶著輕蔑的態度,仍舊用權威的態度指揮孩子,自然他就會抗爭。

舉個簡單的例子,上了初中孩子都開始注重打扮自己,如果小的時候都會乖乖聽父母的話,可進入青春期,他有了自己想法,追逐潮流,留髮燙髮、破洞褲戴首飾。

在父母看來這些都是“壞孩子”才幹的事,相互產生了分歧,自然就會發生衝突,其實缺少的只是一個交流的契機。

並不是說孩子進入叛逆期,做的事情都是不對的,叛逆期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一個好的開始,關鍵是看家長怎麼來處理,處理得好,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最明顯的特徵是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希望再被家長當作小孩子看待。而如果父母不理解,仍舊用老舊的態度對待,強勢控制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但是家長又不能不去管,為啥呢?因為他還沒真的成熟,對人情世故不明所以,處事方法不夠圓潤,對可能犯錯的界限不夠圓潤,所以還需要家長來引導。

做好這三點,開啟孩子成長新契機‍

第一, 正是叛逆成長契機,及時調整方法

孩子進入叛逆期,最大的表現就是學會了說“不”,家長不要覺得自己權威遭遇了質疑,下意識就想控制孩子,更不要打壓和約束,不然我們只是在用以往的餘威迫使孩子聽從命令。

這種方法可以能下一次,下下一次還有用,可等到有一天會全部爆發出來,或者他們會用自己比較“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

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調整自己的“定位”,我們既是“父母”,也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嘗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適當的把一部分主導權交給孩子。

第二,多溝通多商量,少命令

叛逆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渴望得到更多人的承認,似乎別人的證明,能夠滿足內心的慾望。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容易被別人的稱讚而飄飄然。

家長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以一種平等的方式溝通,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和認可,有了交流的基礎。然後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他們會更願意開啟心扉和家長分享成長的困擾。

沒有談攏也不要大發雷霆,在大方向沒有犯錯的情況下,不妨讓孩子自己去試試,有時候“嘮叨”的再多,不如孩子碰一次壁更有說服力。

第三,孩子大方向沒犯錯的情況下,父母沒必要摳細節

家長的強行控制,很容易和孩子逆反造成衝突,家長總覺得自己應該把控孩子全面,從穿衣風格、上學出行方式等等所有的細節,其實真沒必要。

他已經慢慢在長大了,終究今後的人生是自己的,已經可以開始掌控一些生活,只要是孩子品性沒問題,不做壞事、不違反紀律,生活上一些小問題,讓孩子自己來選擇,不然矛盾只會越來越大,或者孩子順從慣了,以後反而自己沒主見了。

要知道孩子不是我們附屬品,隨著一天天長大,他會掌握自己全部的選擇權,我們做父母的要慢慢學會調整自己的定位,釋放手中等權利,幫助孩子更好的獨立,成為更優秀的人。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老一輩的講究真的對嗎?遺傳規律有據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