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處於嬰幼兒時期時,是媽媽們最煎熬的一個階段,面對一個每天只知道吃、睡、哭的小神獸,媽媽真的是毫無還手之力,尤其當寶寶哭鬧要求抱抱的時候,更是不知該如何是好。
抱,怕他們養成不良的習慣,以後日日都要像“袋鼠媽媽”一樣,釋放雙手簡直比登天還難,往往孩子的屁股還沒有挨著床,就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可不抱,又怕孩子缺失安全感,久而久之讓他們和媽媽疏遠了距離。
當寶寶哭鬧求抱抱的時候,抱與不抱之間,媽媽該如何抉擇呢?
有種嬰兒叫“含著淚活”,哭鬧求抱抱的背後,其實並非撒嬌我們常說人小鬼大,這個不會說話的小人,他們心裡可是明白得很,時不時地就要上演一場“梨花帶雨”大戲,為了就是能夠博得父母的歡心,好以此來換回自己鍾愛的抱抱。
在大人眼裡,寶寶這種行為是撒嬌的表現,父母一眼便能識破他們的小把戲,可是真相真是如此嗎?
其實,我們都錯怪了寶寶,科學表明:哭鬧背後求寶寶的背後並非是撒嬌,而是人類原始的一種本能反應。
就像寶寶一出生就會自動地吸吮母乳,求抱抱和這個吃奶的動作一樣,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他們透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和父母建立一種交流體系,獲得認可滿足自己的個人需求,以更好的狀態、情緒和感知能力來適應外界的環境。
所以,面對寶寶“含著淚活”的這種狀態,我們“抱”還是“不抱”,要具體分析寶寶的需求,從而更好地來判斷到底抱不抱。
如何分辨孩子的哭鬧訴求,這些情況你瞭解嗎1、生理性訴求
“哭”是人最為常見的一種情緒表達方式,像成人一樣傷心了會哭,受傷了會哭,失戀了會哭等等,這些都是人類正常的生理性訴求,他們可以透過哭來釋放自己的壞情緒。
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哭泣是因為身體正在受到不相適應的刺激,比如餓了、尿了、口渴了等等,他們透過哭來提示媽媽,你們該給我換尿布,再或者我該吃奶了。
通常情況下,排除病理性因素外,孩子有這類表現時哭聲都非常洪亮,大人只要積極處理,即便不抱他們也會立馬停止哭泣。
2、病理性訴求
嬰幼兒因為身體發展還不完善,身體即便不舒服,也不能用言語直接告訴媽媽,而一些哭鬧現象則是一些疾病的早期反應。
當寶寶的哭聲不同於平常,伴有尖叫、聲音嘶啞,或者陣發性的哭鬧現象,精神狀態也會較差,這時媽媽要第一時間進行抱起來安撫,檢視寶寶的異常情況,必要時及時到醫院。
3、心理性訴求
當孩子受到驚嚇,到了陌生的環境、見到了陌生的人,和最親近的照料者分離等,這些情況會讓他們感到不安與害怕。如果家長仍然置之不理的話,只能讓孩子長時間處於焦慮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形成膽小、自卑的性格。
所以,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理應及時抱起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幫助他們從害怕焦慮的情緒中脫離出來,從而讓他們更好面對那些外在環境帶來的困擾。
當然,也有些寶寶會耍一些小聰明,試圖撒嬌來獲取父母的抱抱,這時我們可以適當地延遲抱起的時間,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也不是那麼“好騙”的。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從容應對求抱抱的每個瞬間?對於新手爸媽來講,有時很難分辨寶寶的訴求,避免不了會陷入寶寶建立的小陷阱之中。
我只能說,你家寶寶太聰明瞭,因為每個孩子從出生就帶著不同的氣質特點,而這些氣質特點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活動過程。
其實,對於家長來說,當孩子出現哭鬧求抱訴求時,如果不是病理性因素,哭鬧對寶寶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我們可以進行冷處理、延時處理,再或者透過互動交流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以此來判斷他們想要求抱的真實訴求,這對孩子性格培養和行為習慣建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他們的一些小舉動總會無意間萌化媽媽的心,但是他們也會耍些小聰明,以此獲得媽媽們溫暖的抱抱。其實,我們能抱孩子的日子並不多,待他們長大成人後,再想像小時候那樣輕鬆抱起又談何容易。
所以請珍惜能夠抱孩子的日子,這將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歲月,不要吝嗇你的擁抱,讓寶寶盡情享受媽媽懷抱中的“匆匆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