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生活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提高,所以,現在我們身邊就會經常出現百歲老人。
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三代同堂”了,但是也有“四代同堂”或“五代同堂”的,但是比較的少,當我們的家庭出現了近百歲的老人和孩子,又會出現什麼樣有趣的畫面呢?
案例:最近豆爸在網上看到一則很有趣的影片,是講述96歲的奶奶和玄孫之間的趣事,影片裡的奶奶雖然已是高壽了,但是,奶奶看起來卻依然的“精神抖擻”。
這天太奶奶在和玄孫一起玩耍,寶寶看起來像是幾個月大,但是,一老一小坐在一起,場面是多麼的溫馨啊。
這時太奶奶突然從旁邊的盤子裡拿了什麼,放進了嘴巴里,孩子看見太奶奶的嘴巴在動,突然伸出手要去扒拉太奶奶的嘴巴,場面看起來十分的搞笑,太奶奶看到孩子的動作後,故作不給看的樣子。
這時,孩子又想開始看向太奶奶盤子裡的,順手就想把盤子奪回來,可是,太奶奶看到後,也故意不撒手,和孩子做起了“拔河”的動作。
網友一無名小姐姐:太暖心了,如果自己也有一個太奶奶那該有多好啊。
網友二新寶:此場景太溫馨了,太太也很有愛,很少能看見“四代同堂”的畫面,這樣家庭也太幸福了吧。
分析:老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四代同堂”老人也會感到很幸福,老人自己也不會想到,還可以看到玄孫,這也是老人修來的福分,這樣的家庭是很溫馨的,祝願老人身體越來越好。
一、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1、父母要以身作則
尊老是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認知很淺的,孩子會把父母當成一個榜樣,在孩子的眼裡,父母做什麼都是對的,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不需要去責罵,只要用自己的行動即可,比如,在與老人之間相處,態度一定要謙遜、溫和,說話聲音要小聲細雨,這樣孩子會在父母的身上學到如何去尊重自己的長輩。
2、孩子養成習慣
孩子的記憶力是需要反覆的練習,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這樣孩子才會長久保持做事的習慣呢?
那麼父母要多讓孩子幫助老人做事,從小事做起,比如在和老人的交流中,讓孩子多用禮貌語言和老人溝通,比如,早上起來,要給老人一句問候,老人生病了,孩子還要學會關心老人等,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漸漸養成一種習慣。
3、增加孩子與老人之間的感情
現在的孩子少會關心老人了,主要是孩子與老人之間交流比較少,隔輩之間沒有感情。
這時,父母要做的是,常常帶孩子看望老人,讓孩子與老人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老話說的好:“隔輩親,親不夠”,孩子與老人之間有感情了,自然孩子也會尊重老人的。
小豆爸寄語:家裡有這樣一位老人,這樣的家庭是幸福的溫馨的,所以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