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朋友家的寶寶已經8個月了,朋友是6個月開始給寶寶新增輔食的。

寶寶吃過米粉、蔬菜泥、果泥、各類粥、爛麵條等,唯獨沒有吃過肉類,朋友擔心肉類不好消化,所以就一直沒有給寶寶新增。

給寶寶新增肉類輔食,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吃早了,消化不好;吃晚了,寶寶營養會跟不上。

那麼,寶寶究竟多大才能新增肉類?寶寶吃肉類輔食應該怎麼做才能保證營養和色香?

△寶寶多大新增肉類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足月健康出生的寶寶滿6個月就要新增輔食,最初的輔食必須含有豐富的鐵。雖然強化鐵米粉可以補充一定量的鐵質,但不能滿足每日必需的鐵含量,所以需要紅肉類輔食、肝類輔食、動物血類等高鐵食物來幫忙。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說到,“當寶寶滿六月齡後,肉類輔食就可以出現在寶寶的食譜中了。”

透過以上兩段話我們可以得出:理論上都提倡只要寶寶滿6個月,也就是新增輔食之後,就可以新增肉類。

過晚的新增牛肉、豬瘦肉這些紅肉類輔食,容易造成寶寶鐵元素攝入不足,嚴重者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甚至影響生長髮育。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就可以馬上吃肉了,寶寶到底能不能吃肉還要根據他的自身情況來看,腸胃消化程度等,同時還要掌握住正確新增輔食的方法和順序,先加穀類,其次是蔬菜和水果,最後是肉類。

所以,寶寶新增肉類輔食最佳時間是7個月以後,最晚不要超過8個月。

△如何給寶寶新增肉類?

肉類纖維比較粗,耐煮,媽媽在給寶寶做肉類輔食時,除了多煮之外,還要根據寶寶月齡變換肉類形狀,這樣既符合不同月齡寶寶的咀嚼需要,又不會給腸胃造成太大負擔。

(1)肉類的性狀

新增肉的性狀應該從肉泥肉末小肉丁小肉片,逐漸過渡。

6—8個月,肉泥;9—12個月,把肉切成肉末、碎肉丁;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做成肉丸、肉絲、肉腸等。

很多媽媽認為肉類不容易消化,而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也不完善,所以一直給寶寶吃肉泥,不改變肉類輔食的性狀,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寶寶玩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和咀嚼能力調整食物的性狀,如果寶寶已經長出了牙齒,也掌握了咀嚼的動作,家長一直給寶寶吃泥糊狀食物,會影響咀嚼功能的發育。

(2)先吃什麼肉類好?

肉類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類,一類是紅肉,主要是畜肉,肉類的顏色呈暗紅色,如牛肉、豬肉、羊肉等的肌肉以及內臟。

還有一種是白肉,它們肉色呈白色,以水產和禽類為主,如魚肉、雞肉、鴨肉等。

那麼,寶寶第一次新增肉類應該先吃什麼肉類好?

眾說紛紜,有的媽媽說先吃魚肉比較好,因為魚肉營養豐富,肉質細膩,特別容易消化,所以適合寶寶吃。

也有媽媽就持反對意見,認為魚、蝦類食物容易引發過敏,不應該先吃魚肉。而且吃之前要先讓寶寶少量嘗試,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

寶寶應該先從紅肉類開始,因為紅肉類更富含鐵,其中的亞鐵血紅素鐵,很容易被寶寶吸收,比如豬肉、牛肉都是不錯的選擇,稍後是白肉類,雞鴨魚蝦等。

(3)每天吃多少肉?

寶寶每天吃多少肉,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來決定。

剛剛新增輔食的時候,每天吃5-15克肉類就足夠了;

8-9月齡,每天攝入15-40克肉類;

10-11月齡,寶寶每天吃40-70克肉類,當然,每個寶寶的飯量是不一樣的,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飲食量進行調整。

給寶寶吃肉時,可以豬肉、羊肉、牛肉、雞肉等混合搭配著吃,因為每種肉類的營養價值是不同的,例如豬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是牛肉的4倍多,而維生素B1與寶寶神經系統的功能關係密切,再者豬肉的纖維比牛肉細,寶寶容易消化吸收。

牛肉含有豐富的鐵和鋅,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寶寶生長髮育特別有好處。

只有不挑食,才能保證各類營養的全面攝入。

△寶寶新增肉類輔食注意事項

1.食材新鮮

烹煮給寶寶吃的肉類輔食,用新鮮食材烹煮最佳。另外給寶寶食用冷凍 肉類時,不宜反覆冷凍解凍,冷凍肉量最好分為一次使用量,儘速冷凍。

做多的熟肉泥可放入製冰盒儲存,最好1周內使用完畢。煮熟的肉類和生肉要分開儲存。

2、肉菜混著吃

給寶寶吃肉時,最好把菜、肉和主食混在一起吃,而不是要吃肉泥只吃肉泥,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寶寶營養均衡,另一方面,可以使輔食的口感豐富,激發寶寶的食慾。

當然混合著給寶寶吃的前提是保證寶寶對這些食物都不過敏。

3、既要喝湯也要吃肉

很多媽媽都覺得大骨湯、雞湯特別有營養,寶寶容易消化,還能補鈣,肯定比肉好,所以就經常做給寶寶喝肉湯,不給寶寶吃肉。

這樣做法並不科學,肉中的營養價值比湯更高,營養更豐富,一般來說,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所以給寶寶不但要喝湯,還要吃肉。

當然,寶寶剛開始新增肉類輔食,可以先給寶寶喝點肉湯,先讓寶寶接受肉的味道,還可以觀察寶寶有無過敏反應。另外,如果寶寶食慾不佳,可以用來肉湯來促進寶寶食慾。

4.不可以加任何調味料

肉食一般都會有腥味,比如羊肉的羶味兒就特別濃。所以很多媽媽在給寶寶製作肉類輔食的時候,喜歡用點調料去腥增香,如鹽、醬油、胡椒粉、花椒、大料等等。

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1歲之內的寶寶不能新增任何調料,這是製作輔食基本的原則。避免破壞寶寶自身的味覺系統,造成今後口味過重等不良的飲食習慣。

去除肉類的腥味可以巧用食物特有的香味。例如在燉煮牛肉、羊肉等粗纖維肉類時,可以放入1顆山楂,就能起到去腥的作用。  

肉類還有一個去腥的方法就是浸泡,提前把肉放在水中浸泡一會再製作,也能去腥。

尤其是動物肝臟,去腥的同時還能將有毒物質一起浸泡出來。

△寫在最後

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寶寶的營養,會給寶寶吃很多“高階食物”,家長自己也沒有嘗過,例如外國進口的鱈魚。這種做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不必追求最貴和最好的。

對寶寶來說,最好的食材選擇就是媽媽吃後不過敏並且經常吃的。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何訓練寶寶自主排便?掌握“4要2不要”秘訣,媽媽娃娃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