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般來說,孩子的性別意識從3歲左右就會出現。如果家長教育的到位,可能還會更早。這其實是好事,對今後孩子的隱私教育、自我保護教育來說,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歲小姑娘不進男廁所,急的一個勁兒吐槽爸爸

當父母的都有過帶娃出門的經歷,這期間帶娃上廁所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異性家長單獨帶娃出門時,那是最難的。比如媽媽單獨帶著兒子或者爸爸單獨帶著女兒。出個門想上個廁所簡直尷尬到“摳腳趾”。

要是孩子週歲以內還算好糊弄,帶著TA進廁所也無傷大雅,最尷尬的就是孩子稍大一些,有了明確的性別意識,這時候再帶娃進異性廁所,不止孩子不願意,別人看到可能會尷尬。

昨天就看到這麼一對父女,在如廁這件事上,小姑娘的表現簡直要笑死人了。這是個一家三口出行,寶爸為了向寶媽展示平時自己獨自帶女兒出門上廁所有多麻煩,就讓妻子錄下了一段小影片。

原來,當父女倆獨自出門上廁所時,女兒十分抗拒跟著爸爸一起進男廁所。雖然小姑娘才2歲,但是已經有了明顯的性別意識。

爸爸好說歹說的哄女兒,女兒也不答應,甚至給小姑娘急的滿頭冒汗,最後蹦出一句,“那麼大的人了,上廁所不會自己去嗎?”

這話一出簡直讓人笑瘋了,原來在女兒看來,爸爸牽著她上廁所是這個意思!小姑娘完全沒懂是爸爸擔心她自己在外面不安全。

寶媽把這段過程拍成影片放到了網上,頓時引發一陣熱議,網友們都被小姑娘的行為逗笑了,同時也有不少人表示,“這是家長教育的好,這麼小就懂得男女有別!”

類似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包括我自己小時候也碰見過這種尷尬事。當時還不是父親單獨帶我,而是我們一家三口出門。媽媽在女廁所那邊排隊,但人太多了好久也沒等到她,我爸又著急上廁所,結果老夥計直接把我託付給身邊一個大姐,自己大搖大擺的進廁所了。

事後我媽給他好一頓罵,從那以後再也不放心讓他單獨帶我出門了。不過有一說一,在性別意識這方面,我父母做的很好,我也是很小都懂得了男女有別了。

關於這一點,這些網友說的還真沒錯,對於小孩子來說,及早培養他們的性別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一定要上心。

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性別意識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我意識。一般情況下,家長在娃3週歲前就應該培養他有明確的性別意識。這不僅對娃來說很重要,對父母今後的教育也很有幫助。

讓孩子儘早的意識到男女有別,對自己性別有個準確的認知,這並非小題大作,這一點將會影響孩子能否順利的度過青春期,甚至決定TA能否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會有模糊的性別差異概念,這時候性別意識開始在孩子的心中紮根發芽。他們會逐漸意識到性別的分類。

此時的孩子會注意分辨自己到底是男是女,同時也會注意觀察身邊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他會從中收集獲取他們認為和性別相關的一些特徵。比如行為習慣,穿衣打扮,說話聲音等等。

孩子的性別角色發展過程中有兩個關鍵時期,一是兩三歲的幼兒期,一是青春期。父母在孩子的幼兒期就該結合寶寶的日常生活,從各個方面入手,對孩子進行培養。

比如在孩子的服飾選擇上,可以多給男孩選擇素色服裝,而女孩子則可以偏向鮮豔色彩和款式複雜的服飾。比如褲子和裙子,就是很好的差異化選擇。這對娃的性別意識培養都是很有幫助的。

在玩具的選擇上,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家長儘量尊重娃的喜好。但在選擇時也可以有性別傾向,這樣也能一定程度幫娃培養性別意識。為他們最終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好鋪墊。

影片中父親的想法我們自然很能理解,但就像網友們說的那樣的。小姑娘也的確是被教育的很到位。孩子儘早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確實很重要。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性格發展偏差,甚至出現性別認知障礙,父母們最好從3歲前就開始培養娃的性別意識。

9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你是頭豬嗎?”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他“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