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6歲的小優優要學習騎腳踏車了,但是騎腳踏車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學會的,小優優騎了四五次都沒有成功,優優就生氣了,不想再學了。優優媽媽鼓勵小優優繼續學習騎腳踏車,讓她再嘗試一下,可是小優優一直說“我不行,我學不會。”優優媽媽很無奈,該鼓勵也鼓勵了,孩子還沒有嘗試就認輸了,這種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大部分孩子都有這種情況,不論在學習還是在遊戲中,經常性的失敗會導致孩子失去信心,開始逃避,認為自己即使努力了也會失敗,還不如什麼都不做。這種現象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那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孩子從這種“習得性無助”中解脫出來?

首先,家長要尋找孩子比較擅長的事情。比如騎腳踏車這件事情,可以先跟孩子說,“我們先不騎腳踏車了,我們玩會滑板車吧!優優騎滑板車最厲害了!”然後,幫孩子建立起信心以後,孩子會從成功中獲得喜悅,然後家長再引導孩子“優優騎滑板車都這麼厲害,肯定什麼都難不住了!我們再一起試試騎腳踏車吧!肯定也難不倒你!”

其次,當孩子開始嘗試以後,可能還會面臨失敗。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孩子分析原因,然後讓孩子嘗試改變學習方式,家長在孩子每次出現的一點點進步都及時鼓勵,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敢於應對困難。

所以,如果當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家長首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溝通方式,不要再責罵、批評了,學著用放大鏡找孩子優點。家長首先讓自己成長,父母的修行也就是功德於孩子,讓自己做一個智慧型和學習型父母。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性教育,孩子對性好奇了,父母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