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是人良好修養的基礎,沒人喜歡不尊敬他人,不懂禮貌的孩子。
昨天,我終於爆粗口了,在書房裡,對著別人家的小女孩,大聲呵斥:“你,沒禮貌的孩子,出去!”
這個小女孩大概6歲,我女兒4歲半,經常來我家玩,我已經忍很久了。
![](http://timg.juduo.cc/2020/12/41b0395c882e49d3a5d7341bf3a6748c.jpg)
昨天的經歷是這樣的:
女兒放學回來,她早已在樓下等待了,一看見我們就興奮的跟著上樓,習以為常了。
我家的客廳充滿了玩具,像個遊樂場一樣,書房有很多繪本,這些孩子都想來玩。
現在我已經不給她們在家裡玩了,允許一個人選擇一個玩具,到樓下去,不然家裡會被翻個底朝天,整理起來會瘋掉的。不用擔心玩具會丟失,目前,女兒都能把玩具收回來。
沒多久,女兒和一個大姐姐拿著玩具上來,跟我說:“那個姐姐把漏斗沙掰斷了,說了不要掰,就是不聽。”
看著被掰斷的漏斗沙,我也很無奈,對女兒說:“ 故意搞壞玩具,以後不給那個小女孩姐姐來家裡玩了,你們兩個在家裡玩吧,別下去了。”這個大姐姐比較乖,懂點禮貌。
不一會兒,小女孩在樓下叫,沒人應答,走上來敲門。
我拿著掰斷的漏斗沙質問:“這是誰弄斷的,搞壞了玩具,不能來我家玩了!”
小女孩姐妹停頓了一下,說我是來找大姐姐的,然後徑直走進去找書房裡的2個小朋友,她就這麼淡定點的進來......
我真是無語了,無視我的存在,難道聽不懂我說的話嗎?
不道歉,不承認就算了,居然學會無視主人硬闖。
也許你認為不可能,我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小孩子,父母怎麼教的?怪不得二樓的女主人也跟我說,這個小女孩去她家也是毫無顧忌,後來罵了一次就不來了。
看來我也得吼一下才能震懾!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來到書房,很生硬的大聲說:“你,沒禮貌的孩子,出去!搞壞了玩具也不道歉,不承認,以後不準來我家玩了!”整個過程,女兒和大姐姐自個拼圖,頭也不抬。
那個小女孩姐姐眼淚汪汪,低著頭出去了。
這樣看起來似乎很乖,平時我看見她常對其他小妹妹呼來喝去,儼然在訓斥。一次我不在客廳,我發覺她對我女兒也是這樣子。當時,我就有了斷絕來往的念頭。
小女孩走到樓下,還沒上到她家那棟樓,就“哇~~~哇~~~”的大哭,絕對是整棟樓都聽見了,一直哭到家。
他爸爸也是大聲的喊:“怎麼了,怎麼了?”
“我把三樓那個妹妹的玩具弄壞了,然後,她媽媽就不讓我去她家玩了!”一連說了好幾遍。
......
我好擔心,她父母會不會來找我理論啊。
等了一段時間,沒來,我鬆了一口氣。要是來吵架,我可能真的招架不住哦,難道善良就應該要忍受嗎?我有錯嗎?
今天,放學回來,我對女兒說:“以後不跟那個小女孩姐妹來往了,我們找新朋友,不跟搞破壞,沒禮貌的人玩。”女兒應該心領神會,說“好的!”
古代,很多人能有成就,都要感謝良好的家教,例如孟母三遷、岳母教孝,還有王羲之練字、王冕學畫等等。在當代,埃隆馬克斯甚至自己開辦幼兒園教孩子。中國的比如科學家施一公、抗疫英雄鍾南山,瞭解他們的成長經歷就能看得出家風家教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教誨,禮貌的品德應該放在禮儀課程的第一位。從小就要養成對他人尊重的習慣,對人有禮貌。
就小女孩姐妹這樣,犯了錯誤不道歉,不承認,硬闖別人家,亂翻東西,誰會喜歡呢?
還有她們的父母,那麼長時間,幫你們帶娃,給吃的,給喝點,至今沒有任何交集,也就是在樓下大喊大叫“回來啦!”,難道我希望你媽媽露個臉來坐坐,不可以嗎?
以下是對育兒禮儀方面的擴充套件見解,你可以不看。
基本禮儀有哪些
中國是個禮儀大國,因此基本的禮儀還是需要了解的。那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基本禮儀有哪些呢?
1、儀表容貌。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洗腳,早晚勤刷牙,經常洗頭、洗澡,講究梳理,穿乾淨整潔的衣服。
2、言談舉止。
這十個字型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
怎樣教孩子禮儀
禮儀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因此禮儀也是家長教育的一大重點。那到底怎樣教孩子禮儀好呢?
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禮儀的環境。
簡言之,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
幼兒期幼兒的可塑性大,容易養成各種習慣,成人如注意從小培養幼兒文明禮儀,幼兒將終身受益,如果在這個時期忽視了對幼兒禮儀教育,長大要改就困難了。
孩子的禮貌行為來自對父母與成人的學習和模仿,所以培養孩子講禮貌必須由家長做起。家長還要嚴格要求自己。
2、不要特意的進行教育,要將禮儀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刻注意提醒孩子,看到做得好,給予表揚。給孩子講德育故事,跟孩子講禮儀,並和孩子一起模擬表演,讓孩子實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