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寶上的美術課需要用到剪刀。她平時用的是我買給她的專門用於剪紙的塑膠安全剪刀。可她拿了安全剪刀後走出了房間,回來的時候手裡拿著一把平常大人用粉紅色的鋼剪。
她跟我說,這是幼兒園的老師發的,每人一把。
先不說老師發剪刀這事對不對,單是我看見她拿著一把鋒利的剪刀,我就覺得危險不已。要是我不在的話,她拿著它跑動,旁邊還有1歲的妹妹走來走去,後果不堪設想。同時,我也覺得老師不會這樣隨意把剪刀發給每個孩子帶回家。我實在找不到這麼做的理由。
她在畫畫的時候,我把剪刀拿起來端詳,才發現上面貼著名字,是她平時嘴裡常說的一個小朋友的名字。
我便嚴肅地跟她說,這是同學仔的剪刀,怎麼老師發給你?她便又改口說,是這個同學仔送她的,過了一會兒,又狡辯道:“這不是她的剪刀,上面不是她的名字,這是我的剪刀。”
前言不搭後語,不用猜,中間必有蹊蹺。
我沒有繼續跟她爭辯,而是想著怎麼才能讓她說真話。
後來爸爸回來了,我悄悄把剪刀拿給他看。他很吃驚,問是不是“偷”回來的。顯然“偷”這個字太難看了,可是我不得不承認。小屁孩子極有可能這麼做了。
接著,我故意離開,讓她爸爸跟她套真話。結果真的是如此,她自己偷偷拿了別人的剪刀,估計是覺得別人的漂亮,想據為己有。
我發信息告訴了老師,讓爺爺明天帶去還給別人。
同時,我轉身細聲地問大寶,剪刀是你自己拿的,是嗎?她低著頭細聲迴應:“是的,媽媽。我這樣做不對。我還拿了她的髮夾。”說著,拿來了一個夾子。“我覺得很漂亮。”
我跟她說:“以後喜歡什麼東西,告訴媽媽,我給你買。但你一定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知道嗎?明天要給人家還回去,還要給人家道歉,說對不起。”
“知道了,媽媽。”她弱弱地說道。
我想起了之前她拿回的兩個夾子,說是同學仔給的,我當時也沒懷疑。其中,有個夾子她很喜歡。我這兩天也網購了回來,沒想到,孩子還是因為眼饞別人的東西而動手。
以後得注意,她喜歡什麼,得給她多少買一些回來。要是,她包裡出現了別人的東西,也得多問一句,不能讓她從小形成了這個不問自取的壞習慣。
今晚,她放學回來,我們還要繼續跟她聊聊,講這方面的故事也要多講,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