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2歲寶寶打針哭鬧,卻被陌生奶奶說教

一位媽媽帶2歲的二寶去打疫苗,當針扎進他的右胳膊的時候,二寶大哭。抱著大哭的寶寶出來,就遇到一個陌生奶奶對二寶的說教。

那個奶奶懷裡抱著一個兩三個月的嬰兒,坐在椅子上。媽媽弓著腰一手抱著大哭的二寶,一手壓著二寶胳膊上的棉籤,這時聽到那個奶奶說:“哭什麼哭啊,都是大小夥子了,還哭啊?”媽媽納悶,這是對我們說的麼?然後陌生奶奶又繼續說了兩三次“大小夥子還哭啊,別哭了。都這麼大了,大小夥子還哭。你看那個哥哥都沒哭。”媽媽確定她這是在說二寶。

媽媽禮貌回懟

媽媽知道打針時二寶哭是因為痛,現在哭是因為不想用棉籤壓著,等媽媽把棉籤拿下來後,二寶立馬不哭了。

對於那個奶奶在此期間一直說的“大小夥子還哭”的話,媽媽開始沒顧上回復她,但聽了心裡是不舒服的。不管這個奶奶是否出於好心,或者習慣如此用語,媽媽都覺得她的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這樣的安撫,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用處的。

等二寶不哭了後,媽媽笑著對那個奶奶說:“孩子才兩歲,不是大小夥子,如果是幾個月的嬰兒,你怎麼弄他他都不會反抗,如果是三五歲懂事了,也不會哭鬧。兩歲的孩子就是這樣處於懂與不懂的階段,我很理解他的感受,也不會阻止他哭。”陌生奶奶聽了,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對對。

媽媽的理由

首先,2歲的孩子不是“大小夥子”,即使孩子大了,也要允許他哭的,孩子大了就不能哭麼?打針本來就痛,想哭為什麼不能哭?

其次,別人不哭,自己就不能哭麼?為什麼看哥哥不哭,就要隱藏自己的感受也不哭?

第三,一兩歲的孩子,正是出於上下不接的時候,剛懂事,但是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反應往往也過於強烈。幾個月的嬰兒,打針的那刻有的哭幾聲後立馬就不哭了,按壓棉籤也不會繼續哭,3歲以後的孩子有的會哭,對於壓棉籤也是能理解的,不會反抗。那麼和一兩歲的孩子說你是大小夥子,不能哭,他不會理解,也不管用。

這些錯誤的安撫方式,你是否在用

這個奶奶如果將來還是對她的孫子孫女用這種方式來安撫,挺讓人擔憂的。

現在很多父母和老人對於孩子打針哭鬧,用錯誤的方式安撫孩子,比如“打針一點不痛”,這是歪曲事實,打針當然痛了,為什麼說一點不痛?父母這樣對孩子說,孩子還會相信父母的話麼?

“有什麼好哭的”,“你看那個誰誰都不哭”,這是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緒,不懂得與孩子共情,反而是責備孩子,孩子心裡能好受麼?

“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哭,讓醫生再給你打一針”,這是恐嚇威脅,孩子本來就很害怕了,再被父母嚇唬,更加害怕,心理有陰影,下次會哭得更厲害。

那麼,哪些安撫方式是正確的呢?

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扎針,告訴孩子會有一些痛,允許孩子哭

提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扎針,扎針時有一些痛,允許她透過哭的方式表達痛楚,會極大的減少孩子對扎針抽血的恐懼。

我女兒三歲後,去醫院抽指血基本都沒有哭過。在她3歲前每次去醫院,我都會和她說:“生病了看醫生,然後會抽指血,有一點點痛,如果你想哭就哭一下但是不能長哭;如果你能堅持住就別哭,我覺的你長大了,應該可以忍住這點痛不哭的。”她聽了都會肯定說:“媽媽我知道了,有一點點痛,但是我不哭。”

理解孩子的情緒,與他共情

父母要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撫孩子,用孩子理解的話語引導鼓勵孩子。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不理不睬,或者用嚴厲的語言責備恐嚇孩子,父母要蹲下來或者抱著孩子,用溫和的語氣安撫孩子,告訴孩子他很棒,爸媽理解他的感受,爸媽小時候打針也害怕,而且可能還沒有他表現的好呢,等等這樣的話語來安撫孩子。

正向引導和鼓勵孩子

不要說誰誰都不哭,你怎麼還哭?而要用正向的語言引導,比如“你比那個誰誰勇敢多了,他會哭很長時間,而你哭了一下就不哭了。”“誰誰都不敢打針,你看你都敢的打針了。他應該向你學習。”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很厲害,很有勇氣的人,是別人學習的榜樣。這樣孩子會產生自信自豪感,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而不再抗拒和恐懼打針,也不會哭鬧的太嚴重。

說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哭鬧嚴重的時候,也可以說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比如他們喜歡的玩具,動畫片或者繪本,轉移孩子孩子的注意力。

對於如何安撫打針哭鬧的孩子,你還有什麼方法?來說說吧。

1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土豆的好吃新做法,軟糯鮮香,營養美味,孩子愛吃的解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