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認為“兒女雙全”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湊成一個“好”字說明福報深厚。自從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許多家庭追生二胎的理由往往是希望兒女雙全。
因為我們國家不允許孕婦在懷孕期間做胎兒性別鑑定,醫生在孕檢後透露胎兒性別更是違法,所以人們無法確定二胎是否會按照自己的願望生男或者生女,自然條件下的兒女雙全特別難得,所以人們對這種家庭會非常羨慕。
傳統封建思想裡面“延續香火”要求必須生育男孩,而女孩子又能夠體貼和照料父母,受到這種思想影響,一個家庭裡面有兒有女往往會令人稱道。
但是兒女雙全的家庭就一定是人生贏家嗎,生育兩個女兒或者兩個兒子的家庭是否幸福感就一定會低於兒女雙全的家庭,這個問題咱們可以探討一下。
![](http://timg.juduo.cc/2021/01/5ce9fdae133347f88112ce4c3545daa0.jpg)
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雖然改革開放之後這種封建思想慢慢淡化,但還是有歷史遺留。
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俗語“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這個說法很好地傳遞出結婚後的女子在孃家是沒有地位的,甚至於變成了外人。老一輩認為兒子是自己家裡最親近的人,能夠傳宗接代也可以養老送終,認為理所應當地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自家的兒子。
![](http://timg.juduo.cc/2021/01/602a6af064d44128992f04bfb4aa6414.jpg)
更有俗話說道“十個女兒九個賊”,女兒是孃家的強盜,會把孃家的東西一點點偷到自己的小家。他們覺得女生外嚮,有了婆家就成了外人,心裡不會再向著孃家,這就導致了很多女生分配不到財產。
隨著社會發展,出嫁後的女孩子也需要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這就涉及到了老人家的財產分配問題。擔負著義務的另一面說明能夠享受相應的權利,既然女兒一方在法律上需要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那麼關於財產分割問題,女兒也會享有繼承權。
第二, 贍養老人的任務分配問題:前面說到民眾普遍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外人,但是等到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卻在惦記著自家閨女能夠幫忙照顧老人。
![](http://timg.juduo.cc/2021/01/0450f5a0f14e4153a8b68870f0927681.jpg)
這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情呀,分配財產的時候,他們說女兒不能分到孃家一點好處,但是輪到老人家需要有人照料的時候,才會想起有個閨女可以來幫忙,所有的髒活累活都應該她來幹。
第三, 父母對待上有偏差:現代人對於兒子女兒的教育方式有一種說法就是“富養女兒,窮養兒子”,認為父母應該儘可能為女兒營造一個富足舒適的成長環境,這樣子長大的女孩子能夠有有品位,也能創造有情調的生活。
而窮養兒子為的是讓男孩子嘗試生活的艱辛,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但是很多女孩子長大後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父母對自己寵愛有加,甚至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但是長大後父母的財產會全部留給兒子。對待女兒新式的“寵愛”,在財產分配這種具有現實利益面前,顯得過分的蒼白。
![](http://timg.juduo.cc/2021/01/a0388b0b7f8c41d08b373a75e317cb3e.jpg)
往往嘴上越說著絕不會重男輕女、男女平等的父母,內心其實越重男輕女,典型的嘴上無所謂,內心卻時刻惦記著。在越來越發達的文明社會,勞動力的重要性越來越低,更多的女性擁有良好的教育,也有能力在職場上幹出一番事業,女性角色也不再是像過往需要勞力支出的階段的男性附屬品了。
無論生男生女,對家庭來說都是珍寶。但如果女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兒女雙全反而是最不好的。也許從小會遭到長輩的冷落,甚至會活了二十多年後,才發現口口聲聲稱最愛自己的父母,寵愛自己的緣由竟是希望女兒能夠感恩,將來無條件的扶持自己的弟弟。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性格影響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女生,會產生自卑心理以及極度沒有安全感,一生都會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下。
對一個家庭來說,家庭關係需要不同的家庭成員共同努力來維護,一個家不可能做到完全和諧,這時就考驗到如何妥善處理好家庭關係。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一致的兩個人,在家庭中,懂得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對方,最重要是找到最適合大家的那個相處模式。
希望普天之下的父母都能夠拋棄重男輕女的思想,無論孩子性別,平等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