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案例呈現

星期天的下午,小藝沒有像往常那樣要求出去玩,而是搬出了媽媽的相簿,把裡面的照片一張張取出來翻看。照片是放在透明薄膜裡的,很容易撕破。媽媽看見了便警告小藝:“快放下!你會把照片撕破的,你常常弄壞東西。”

小藝才不管呢,她一邊用力地將照片扯出來,一邊說:“我才不會呢!”正說著,一張照片“譁”地被撕破了。

媽媽這下生氣了:“你看!你真煩,家裡的東西都讓你給弄壞了。”

小藝聽了媽媽的指責,脫口而出:“你也煩,你還不是也把爸爸的魚竿給弄壞了。”

沒想到小藝居然敢頂嘴,這下媽媽更生氣了:“什麼?你竟敢說媽媽煩!你太沒規矩了!”

小藝毫不示弱:“是你先說我煩:!”邊說邊哭了起來。

媽媽氣壞了:“你敢再頂嘴!哪有你這樣沒有禮貌的孩子,你走吧,愛上哪上哪。”小藝也很生氣,她立刻說:“走就走!”媽媽更生氣了:“走你就再也別回來!”

案例探究

孩子最相信的人是父母,他們受到父母的恐嚇後,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為什麼害怕,這種害怕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極為不利,而且使他們對外界產生錯誤認識。從心理學角度講,父母恐嚇孩子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孩子目睹可怕事情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斷減少過失的過程。善待孩子的過失,其實也就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使其避免再犯同類的過失或錯誤。作為父母,無論孩子所犯的過失是大是小,都應該努力以心平氣和的心境來對待;暴怒對待孩子,不但於事無補,傷害了孩子,還會掩蓋了過失的本質,可能會讓孩子一錯再錯。

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孩子急於求助,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銘心。此時,父母應保持冷靜,既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應當講清道理,指出彌補過失的方法,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從過失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案例解讀

一位哲人說:“家庭本該是孩子的庇護所和堡壘,但最大的傷害往往是無意間在家中造成的。”

孩子是被父母說的話逼出家門的。

當父母與孩子爆發衝突、雙方都互不相讓時,有些父母在盛怒之下就利用孩子依賴性強的特點,用“你走吧,愛上哪上哪”一類的話來恐嚇孩子。

父母說出這句最後通牒式的話來,只是想逼迫孩子就範,當然並不是當真的,只不過想以它來結束口舌之爭。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會對此當真,因而不知如何應對。他當然不想離開家,可是,一旦就此低頭,便會顯出自己的軟弱,所以為了逞英雄,就這樣真的離家出走了。下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天晚上,母女二人在看電視,但是女兒的心思並沒有在電視上,而是在玩弄桌.上的花瓶,開始的時候母親對女兒的行為進行了制止,但是隨著對電視節目的關注也就不再說了。

突然,女兒的手一抖,花瓶滑落了下來,女兒愣住了,不知道怎麼才好,母親也愣了一下,隨即本能地打了女兒一下,“你這孩子,說你什麼從來都不聽,走遠點!”

女兒的眼淚流了下來:“幹什麼,花瓶比我更重要嗎?走就走!”

“你還犟嘴,錯了就是錯了,走吧,愛上哪兒上哪!”

原本一件不大的事情,就因為母親--句錯誤的話,女兒真的離開了家……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這種話來要挾子女,迫其改過。

孩子有錯,應該明確指出並做到以理服人,即使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和深情的關切,從而產生自強、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則一時屈服,也於事無補。

下面的這個例子就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一位母親因為工作中的疏忽,受到了上司的批評,回到家裡,她依然為自己馬虎做錯事而生氣。這時上小學的兒子看到了問:“媽媽你怎麼了好像不高興,誰惹你生氣了?”

“我在生自己的氣!”母親對兒子說。

兒子覺得十分奇怪就說:“大人怎麼還會生自己的氣?”

母親看著兒子奇怪的表情,就問兒子:“難道你犯錯的時候就不生自己的氣嗎?”

“我做了錯事,你不是打我就是罵我,我已經得到了懲罰,為什麼還要生自己的氣啊?”

“那你知道錯在什麼地方了嗎?”母親問。

“你沒有告訴我啊,只是打或者罵,我怎麼知道?”

做父母的很少會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唯一的辦法就是批評,一旦批評失去了作用,就是無助的恐嚇,從來沒有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理由,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以至於會有那麼多的衝突。父母要想孩子少犯錯,家庭教育少衝突,那麼就應該從根源上解決一讓孩子知道錯在什麼地方。

方法引導

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責罵、懲罰,不但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相反會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甚至是叛逆、攻擊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過失,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過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1.父母要體諒孩子的過失

在生活中,父母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失,更何況是孩子。因此,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要學會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把它看做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分析過失,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改正。

2.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的父母性子特別急,當孩子犯錯時,不給孩子解釋的時間和機會,先打罵一頓再說。其實父母的這種做法是很自私的,打罵孩子僅僅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緩解自己的情緒,絲毫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3.區別對待孩子的過失

孩子的過失分為偶然性過失和主觀性過失。偶然性過失,一般是由於孩子無心或無意間所犯的過失,對待這類過失,父母要原諒孩子,並幫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主觀性過失,主要是指孩子故意造成的過失。孩子犯這類過失的主要原因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或是並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對待這類過失,父母一定要嚴肅認真地給孩子講清楚錯誤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4.教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有時孩子無意犯了錯,還沒等父母批評教育,自己已經開始後悔、反思並自我教育了。因此,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原因並加以改正,這樣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改正過失的自覺性也會更高,以後就會少犯或不犯同類的錯。

夏老師箴言

文中開頭案例中所提到的例子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孩子總是喜歡擺弄家裡的各種東西,尤其是容易弄壞的東西,即使父母有所提示,但有時候還是無法避免孩子將其弄壞的結局。父母需要怎麼做?

就這個案例而言,就可以採取這種解決辦法:當剛看到藝默在玩照片時,媽媽可以把照片拿走,陪她玩比較適合的遊戲,例如彈琴,這樣就不會發生其他不必要的衝突。即使在照片被撕破之後,媽媽也可以和藝默一起想辦法把照片處理一下, 同時要向孩子講明照片是一個回憶,它存在的價值是讓大家想起過去的時光,一旦弄壞了就再不能恢復,很可惜。如此一來,孩子肯定會因為沒有受到責備而感到意外,不知不覺中便會感到內疚。在沒有責罵和體罰的情況下,孩子的腦海裡可能就會得出一個結論:照片不是拿來玩的,我今後再也不這樣做了。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當媽的人,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