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利用科學來促進學習和發展,對兒童,尤其是那些剛出生的孩子,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專家們如是說。其中包括瑞士的Randa Grob-Zakhary ,她擁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和醫學博士學位。

作為一名醫生和神經外科醫生,Zakhary 在懷上第一個孩子時就進入了教育領域。在這段時間裡,她“深刻地意識到,我們對兒童學習和發育的了解,與我們實際使用的知識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從那以後,她擔任了許多相關職位,包括樂高基金會(LEGO Foundation)執行長和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階研究員。

她目前正在發起一個名為“教育洞察”(Insights for Education)的基金會,這是一個幫助組織應用我們熟知的循證實踐的基金會。她解釋說:“目的不是開發新的研究,而是更多地利用現有的資源。”

Grobo - zakhary希望在她的新角色中專注於幼兒教育,研究表明,這是一個人發展的最關鍵時期。為了了解更多關於這項工作的資訊,記者在本週於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之前採訪了Grobo - zakhary。

為了簡明扼要,本文經過了編輯和壓縮。

問:幼兒領域如何利用現有的神經科學或學習科學來指導他們的實踐?

Grob-Zakhary:幼兒期是一個揭示和探索“知與行”之間差距的好時期,因為科學在理解兒童如何在幼兒期學習和成長方面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然而,我們在政府層面、政策層面和教育實踐中的支援方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在終身學習中,工具和技術極大地促進了人們對幼兒期的理解。這太棒了,但世界各地的孩子還沒有從中受益。我認為我們必須更加積極地考慮如何更好地將我們所知道的轉化為實踐。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資訊是已知的,但在如何實現這些方面卻存在極大的理解不足。不是要做什麼,而是如何在系統層面、教室層面,以及家長層面去做。父母對這些資訊非常感興趣,你會看到很多東西湧現出來,直接給到父母。但總的來說,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與任何其他年齡組相比,幼兒期是一個很好的時期,神經科學可以和其他科學一起應用於加強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不僅僅是對兒童,而且是對他們的父母、家人和支持者。

問:科學對從嬰兒出生到五歲的這個時期,有什麼說法?

Grob-Zakhary:我們過去並不真正了解嬰兒在最初幾年發生了什麼,當然也低估了這段時期發展的穩健性。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段時期發生了什麼,這非常關鍵。

我們知道,在最初的五年裡,你會受到很多經驗的影響,而這些經驗會凌駕於你的基因之上。我們知道基因也很重要,但至少根據最新的研究——經歷比你與生俱來的更重要。經歷對於那些在前五年處於“關鍵時期”的能力尤為重要。

而且,在前五年,某些功能也在發展,比如語言、推理和同理心。它不僅僅是傳統學術學習的核心。許多關鍵技能的第一個關鍵時期是在2歲到4歲之間,或者2歲到5歲之間。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關鍵時期意味著,你的身體被設定為[達到某些里程碑]。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在同一個年齡或同一個時刻發生,但會以相同的順序發生。

它是高度可預測的,這意味著在關鍵時期,你有高度加速的,非常穩健的連線以及成熟的路徑。它們與發生在神經元和通路內部和周圍的化學變化有關,並且是以一種預先設定好的方式發生。

因此,我們從神經科學中學到的是,增強和豐富經驗以及消除壓力很重要——我不是指家庭作業壓力。我指的是嚴重的壓力,比如毒癮、貧困、飢餓、虐待、危機。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處於關鍵時期的孩子身上,這也意味著他們甚至沒有最起碼的發展。他們已經落後了。

問:你如何讓更廣泛的公眾意識到兒童教育的最初幾年有多重要,並讓他們投資於此——投資於兒童教育,確保他們不會接觸到可能傷害他們的東西,比如貧窮、毒癮和創傷?

Grob-Zakhary:在過去十年裡,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但顯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指出三個早期的成功,或者我認為有效的事情:

首先要認識到它始於家庭。家庭是對孩子最有影響力的環境,如果願意的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許多幹預措施現在已經從家庭開始,或包括家庭支援,以及如何減輕可能影響兒童的挑戰。

如果不包括家庭,我們也在研究中看到,隨著孩子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成果,任何改善都有倒退的趨勢。

第二點是發展與健康,或者說教育與健康,以及兒童早期教育之間的聯絡。更多的是讓兒科醫生和孕婦、新媽媽和父母參與進來。這在過去幾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是基金會工作、機構資助和政府專案的一部分。

所以聯絡父母、健康、更主流的交流方式——這些就是我們看到的已經發生的事情。

更多幹貨文章,請關注智慧觀的公眾號:zhinengguanym,裡面很多方法論、乾貨與前沿思想等文章。在對話方塊回覆:編碼書,獲取兒童編碼相關書籍。有關前沿教育的問題,也歡迎與我們交流。

智慧觀 編譯

—完—

親愛的朋友:

聽過很多父母說:小時候不重要,大了才重要。

是這樣嗎?

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啟發。

智慧觀 靈米

2019-11-22 於北京中關村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節車廂兩種家庭,兩個孩子的未來讓人一眼看穿,家教真的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