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三胎背後的人口焦慮#
這幾年一直都聽說國家要全面放開生育政策了,最近更是#三胎#這個話題成為了熱點。是否能解決老齡化少子化帶來的問題,我不是專家沒有研究沒有資格評判,但有一個資訊在我周圍或者說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都有了共識:生孩子越多越好的認知時代已經過去了。
家庭有幾個娃,從我們祖父母輩到現在,存在明顯的趨勢變化。本人80後,來自中部地區排不上線的小縣城。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輩基本都是4-6個兄弟姐妹很普遍,當年環境惡劣,4-6個還是能長大成人的,至於說夭折的,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到我們爸爸媽媽輩的,基本上也是這樣,至少2-3個兄弟姐妹吧,爸媽輩都是五十年代生人,經過了饑荒年代,但那個時候也沒有計劃生育。而到我們這一代,在我們那個小縣城裡,大部分只有2個孩子,多的不超過4個,有4個還是因為有80年前出生的,如果是80後出生的,還有2個,那那個小的大機率就是計劃生育年代“買到賺到”的。
以上是我們小縣城的情況,等我離開縣城到大學裡大學就發現,我身邊的同學80%都是獨生子女了,像我這樣有兄弟姐妹的反而是少數,所以我就從多數人群變成了少數人員。原因在於,大學都在大城市,計劃生育也都是在大城市先行【比如北上廣江浙滬】,到我們哪裡自然有年差,而我本人又正好位於這個年代差裡,大概就是80-85年間吧。十年前,我一度曾經很奇怪,為什麼到處都在說80後獨生子女多,是毀掉,寵溺掉的一代,後來我發現80後其實需要分成85前和85後,85後是真真正正的獨生子女的一代。而現在關於獨生子女不成現在這些論調終於沒有。。。。因為80後90後00後都已經成長起來,而且又有如此多優秀的人才出現,毀掉社會的永遠都不會那是一代人。
但是,今天的社會與30年前,60年前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在人口上,家庭結構的組成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00後們不用在糾結爺爺的兄弟的媳婦的姐姐應該叫什麼,也很多都分不清楚什麼是堂兄弟,什麼是表兄弟,親戚血緣宗族輩分等等大概都淡漠了很多,我想這個大概算是結構性的變化了吧。
計劃生育宣傳標語
宣傳生女兒好,這是真理
全面放開二孩
10年,20年前,到處都是讓人少生優生的標語,鼓勵宣傳計劃生育,宣傳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標語。這兩年宣傳全面放開二孩,估計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新的政策出來。但其實社會結構性發生了變化,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幾十年產生的,靠這個政策,靠這麼幾年會產生生樣的變化呢?感覺難說的很。
我們小時候,精神物質生活都比上一輩好很多,但和同齡人比,不管同學父母是政府公務員,還是老師,還是農民,好像差距也都不是那麼大。也有同學父母外出務工的,但基本上母親還是會留在家裡照顧家庭,父親負責賺錢養家。現在不一樣了,我那些在老家的同齡人,都是青年夫妻一起出來務工,家裡就是老弱幼小,所以“留守兒童”的概念出來了,但出外務工,孩子放在家裡也並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大環境如此罷了。衣食住行讀書都要錢,其實務工的人們也不敢生了。
再說城市裡普通階層,從80後開始,獨生子女就很普遍,自己就是獨生子女,對於孩子是否需要兄弟姐妹,2個孩子有什麼好處啊,本來就沒有被環境影響過或者是自身有強烈的訴求,現今社會生活壓力又那麼大,一個孩子能受到的教育和關愛明顯多於2個,所以說普通家庭,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理性選擇大多是生1個。這個時候,就算是意外有了,也要慎重去考慮是要還是不要。
至於社會金字塔尖的人群,有經濟實力,願意生育的,國家放不放開二胎對他們好像也沒什麼影響,能生的自然是生育了。不願意生育的,丁克的也大有人在。但那些畢竟是金字塔尖,畢竟是少數群體,也不同於社會大眾的需求。
最後想說,世界慢慢的扁平,人群出現了各種圈層,寵物圈的人們大概更願意養寵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