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幾天家庭聚餐的時候,我問兩個侄子期中考試成績怎麼樣,成績好的侄子比較謙虛,反而是那個成績稍差的侄子,一臉不在乎地說:" 我要是跟哥哥似的這麼努力,肯定考得比他好,就連老師都說了,我只是不努力,但很聰明 ",語氣裡還帶著一點點傲嬌和不屑。

"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一句評價。

或許在老師和家長的心裡,這句話能夠激勵孩子不要放棄,去更好地努力,可在孩子的心裡,這句話可能會變成一句 " 毒雞湯 ",給了孩子一個 " 不努力卻依然洋洋自得、失敗了依然不懂得進取 " 的理由。

1、

一位知乎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他從小到大就是老師和家長口中那個 " 學習不用心,但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 " 的孩子。

他說那個時候的自己,成績總會名列前茅,但永遠不會拔尖,可即使這樣,也會去嘲笑那些用盡全力的拔尖的同學,因為心裡會覺得我只是還沒有盡力,只要盡力了一定會把別人甩得遠遠的。

可事實是,他從來都不會去盡全力。

高三那年,班主任對他說的最多的就是 " 你現在再不認真學習,真的可惜了你聰明的腦袋瓜 ",原本是一句鼓勵的話,甚至是刺激他努力的話,卻一度讓他沉浸在 " 聰明 " 中,反而特立獨行去表現自己的聰明。

最後,高考成績很不理想。

我跟他其實有點像,經歷很相似,年少的時候不懂得 "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 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一味地沉浸在所謂的 " 聰明 " 中,錯失了很多機會。

多年後才懂得,努力也是一種天賦,能夠做到專注一件事,堅持不放棄,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

為什麼誇獎孩子 " 聰明 ",反而會毀了孩子呢?

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 · 德韋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要研究 " 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

這個研究選取了 20 多所學校的學生,分四輪讓孩子們去做拼圖遊戲。

在第一輪結束後,研究團隊將這些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孩子被誇讚 " 很聰明 ",而另一組孩子則被誇讚 " 很努力 "。

在後來的三輪測試中,被誇獎 " 努力 " 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比被誇 " 聰明 " 的孩子出色得多。

他們會傾向於選擇難度更大的題目,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更傾向於去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

德韋克通過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釋了這種現象:

被誇獎 " 努力 " 的孩子,會形成 " 成長型 " 思維模式,認為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每個人都可以具備能力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因而更容易接受和戰勝挫折。

而被誇獎 " 聰明 " 的孩子,會形成 " 固定型 " 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與生俱來,意識不到努力的重要性,常常為了保持自己的聰明,而不敢冒險,一旦面對未知的風險,往往會束手無策,抗挫折能力差。

3、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更好地激勵孩子呢?

(1)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更自律

今年高考成績公佈後,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總分 730 分,數學和英語都是滿分 150 分,理綜 290 分,語文 140 分,這樣的成績震驚了無數網友。

在談及兒子的教育的時候,媽媽說:" 小孩的成長跟父母有關係,但是不跟父母的工作單位,不跟父母的學業,不跟父母的職務、級別、有任何關係。孩子需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她沒有自主思考問題能力的時候形成。"

孩子擁有好的學習習慣,更容易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也更自律,人生就會更開掛。

(2)引導孩子尋找人生目標,並去努力實現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男孩馬飛從小就比別人慢半拍,考試經常考倒數第一名,老師說他 " 缺根弦 ",母親說他 " 天生就比別的孩子笨 ",馬飛一度破罐子破摔。

後來,離開多年的父親馬皓文回來了,問兒子:" 你有沒有想過長大後要做什麼?" 並告訴兒子:"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連靶子都找不著的話,每天拉弓有什麼用?"

兒子在他的誘導和啟發下,找到了自己的 " 飛機夢 ",一步步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成為飛行員、宇航員。

孩子需要鼓勵,孩子更需要真正給予歸屬感、自尊感和價值感的鼓勵。

下一次,不要再說 "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而是告訴他 " 努力很重要 ",並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為那個目標去努力,去堅持。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二胎生不生?聽聽國外的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