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小學的時候,大概從三四年級就會有人不斷地問這個問題了:孩子都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接送?他自己又不是認不得路,別慣著孩子,這樣對孩子不好。
聽聽,這個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都“關心”著你,很是替你孩子的未來操心不已。其實這話背後的鄙薄也是很明顯的:瞧瞧你們這些就知道溺愛孩子的家長吧,就等著你家孩子被慣壞了吧。
說實在的,像這種對話基本上就是讓對方痛快一下嘴即可,不必多解釋的。因為教育這種事本就是因人而異,各家與各家的觀念不同,現實情況有差別,自然做事的方式也不會完全相同。
等到了初中,這種質疑聲更猛烈了:都這麼大孩子了,就讓他自己坐公交怎麼了?還能丟了是怎麼著?
這種聲音伴隨多年了,可是我卻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多年來始終如一地堅持接送孩子,隨便他人怎麼說,卻撼不動我半分意志。
可以說,這個時代裡不理解這個問題的人太多了。甚至有人又拿“小時候”說事。
你說你還沒老成七八十歲呢,怎麼就一副“老人家”的行事風格了呢?什麼都拿小時候來和現在比,很有點兒像是魯迅先生的文章裡那個七斤老太,一張嘴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她那代也不一定有多好,只不過是人老了以後,再也看不到新鮮事物的好,故此就總是覺得舊的好。
小時候不接送,那是因為小時候汽車少,交通好,上學離家近,家長沒時間,教育的競爭沒現在激烈。不管什麼事,都是相輔相成的,看問題要看得全面一些,不要總用單細胞來思考問題。現在呢?離家遠,汽車多,前幾年家家就一個孩子,送到校門口大門不開,安全隱患越來越多,家長不接送肯定是不放心的。小學時,我們考慮最多的就是安全問題,這其實沒什麼錯。
有的家長工作忙,家裡沒有人全職,沒有老人幫忙,那隻能讓孩子獨去獨來。這種情況優點是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當然也有一定的弊端,自然也因人而異,比如有的孩子其實內心很渴望父母的關愛,但懂得生活的不易,故而變成極為“懂事”,從而對父母變得小心翼翼。還有的孩子因為早早地缺少了父母這些難得的陪伴的時光,添了一些不太好的習氣,而這些細節,放手的家長是看不到的。有些小習慣會陪伴孩子很久甚至終生。
而那些接送孩子的呢?自然也不是百分之百就全是優點,畢竟每個孩子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差異性,這是由各種條件與小事所構成的,並不獨是接送造成的。
至於到了初中為什麼還要接送呢?接下來就談談。
首先還是因為遠。這是排在首位的因素。如果出門十五分鐘之內就到學校,我相信沒有多少家長還會開車去校門口添堵的。所以不要輕易批判別人的行為,因為大家都是不得已。
其次是為了省時間。此時已絕不是安全問題了。初中生的安全基本上是排在後面的了,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問題。
我不論冬夏都用電動車接送孩子。為什麼?因為方便快捷,不受堵車之苦。家長辛苦一點兒,孩子就可以多省一點兒時間,晚起一會兒,早回家一會兒。一天下來能少不少在路上浪費的時間。
從前,我也質疑過,為什麼這些孩子都上初中了,怎麼還有那麼多家長在接送?
後來我才知道,你永遠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在為孩子默默地付出著,一天又一天,一趟又一趟,任時間在路上消磨,在門口的馬路上耗費。這些家長難道真的都是溺愛孩子的人嗎?這些家長難道不知道要讓孩子獨立嗎?不是的,因為家長知道寧可浪費自己的時間也不要浪費孩子的時間。這就是關注與付出。
很多事,我們自己不親自遇到時,往往都是旁觀者的各種猜測,只有自己遇到了,才明白,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對別人的行為指手畫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