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早上大寶竟鬧著要不去學校,這可是近半年來的第一次呀。在經過鬥智鬥勇的說服送上校車之後,費解之餘我突然想起前一天晚上他的一個行為。

記得當時和寶貝一起玩耍的時候,他主動畫了幅畫讓我看看怎麼樣,這是他平日經常做的動作,大寶4歲半,沒事就喜歡畫畫,還會讓我評選哪個最好看,哪個一般般,哪個最不好看。我按照往常一樣,誇讚他說,很漂亮啊!

誰知道他竟然非常冷冷的說道:“但是有些messy”

“啊?”我吃驚的看著他。

“今天在學校我畫了幅畫,老師就說有些messy,然後就沒有蓋章”他有些傷心的說道。

......

大寶很少回家談及學校的事情,除非是在他感覺很膈應的事,才會回來告訴我們。我在安撫心疼他的同時,也深切感覺到:

對於孩子而言,面對外部成人的評價,很多時候他是沒有任何防禦的。而作為監督者,其良好的引導教育,幫助孩子構建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是至關重要。

自我概念,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

而自我概念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自我引導。積極正向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是有助於孩子樹立Sunny自信的性格,相反,消極的自我概念則會導致孩子畏頭畏尾,膽小怕事,甚至是導致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記得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相比成人而言,兒童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能力非常的薄弱”。所以在兒童教育過程中,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內心承受力並給到積極正向的引導。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的媽媽在明知道兒子是弱智的情況下,卻沒有一點嫌棄放棄他的意思,而是想方設法發現兒子身上的優點並給予肯定,告訴他“you are no difference than anybody else”。讓阿甘從小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這種積極的自我概念在之後阿甘的整個人生歷程中可以說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是他樂觀,成功的人生原動力。

記得有次孩子在家寫數字,他滿心歡喜的照著描寫,奶奶看到了是各種挑剔,這個寫歪了,這個筆順錯了......沒過一會兒就看到孩子已經不再寫了,滿臉沮喪的去玩玩具了。

其實對孩子的行為反饋就像是大人的拍照,當你看到照片很難看的時候,你就會下意識地拒絕去拍照。而美顏狀態下情況則是大不相同;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當他的行為在別人的反饋中只有挑剔和失敗的時候,就會選擇迴避和自我懷疑。

對孩子來說,在沒有很好的防禦系統保護的情況下,呵護好孩子地內在驅動力和自信心是每個兒童陪伴者需要關注和重視的。

孩子積極自我概念的構建,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教師,是促進孩子積極良好的自我概念的樹立的引導者。

通過一次次成功的體驗經歷,來構建起孩子積極樂觀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主動性。可以通過及時性的反饋,外部獎賞和適當批評的方式進行。尤其是對批評方面,要保持公平公正,並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和性別差異來因地制宜。所有的手段都是具體的途徑,明確好教育的目標是學校及教師所要明確的初衷。

記得在TED的演講《everyone need a champion》中演講者就提到“孩子雖然是要聽老師的話,但他不會聽他討厭人的話”,這一點尤其是對於幼小階段的孩子特別明顯。

教師作為人類的心靈工程師,可以說是身兼重任,百年大計。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就曾提到“要對心靈加以指導,首先就要清楚心靈是如何運作的”。

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成長路上關鍵隊友。

如果說老師因為孩子眾多無法做到對於每個孩子的因地制宜的話,那父母,面對自己朝夕相處的孩子,對其關愛和引導是每個父母無可推卸的責任了。

1,對孩子無條件的積極接納和關注。

即對於孩子一切行為和情緒的接納,不予批判和指責。記得去年在上海高架上,一對母子發生爭吵,兒子因為同學間的衝突受到老師的批評,並要求叫家長,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媽媽再火上澆油的數落孩子,甚至是在串流的行車中停下來,最終釀成了悲劇。

其實對於本來已經在學校受到處分的孩子來說,內心已經是跌到了谷底,他唯一的希望可能就是找個人安靜的接納自己情緒,傾聽自己訴說而已。就是這樣簡單的需求父母也最後剝奪了它,猶如壓斷最後一根稻草一般,讓他對生活已經了無希望。

接納可以說是一切關係重塑的基礎,父母的接納更多如此,無條件的積極接納即父母給到孩子最基本的關愛。

2,營造民主化的家庭環境氛圍

即家長與孩子彼此間能平等對待,互相尊重,各自交流自己的看法,對於孩子不成熟的行為進行限制,並堅持正確的觀點。父母要注意鼓勵孩子的獨立自主和進取心,鼓勵孩子提出與自己不同的見解。逐漸幫助孩子構建起積極的自我概念。讓孩子可以更有安全感,更加自信的面對成長。

記得日本性格心理學家曾經將家庭的教育型別氛圍: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和嚴厲型。專制型家長往往要求孩子必須一切聽從家長,從而導致孩子自主性較差;溺愛型家長顧名思義,就是過度包容孩子的錯誤和要求,就會導致孩子任性,反抗等心理。放任型家長就是對孩子放任自流,導致冷酷,攻擊等心理;嚴厲型的家長會對孩子寄語過高的期望,讓孩子容易喪失獨立性和自主性。

所以要倡導努力做民主型的家長,對孩子接納的同時,做到指導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縱!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厭學等成長問題的時候,總是過於聚焦在事情的表象,去企圖教育和要求孩子,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人生而不完美,這也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價值所在!

試著給到孩子信賴和空間,相信孩子,學做民主型父母,遇到問題不過分焦慮,給到孩子犯錯的機會,也給到孩子以成長的時間。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神隊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不斷構建起孩子積極的自我概念。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當你的孩子想放棄學習鋼琴時,聽聽俞敏洪怎麼對她女兒說的......